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天秋下琅玕。夜初阑。窗底露蛩催怨太无端。前游处。蓬山路。月如环。缺后清辉祇合照人间。
白话文翻译:
在一个秋天的日子里,琅玕山上落下了秋雨。夜色刚刚开始降临,窗下的露水和蟋蟀催促着我发出无端的怨恨。曾经游玩的地方,蓬山的路上,月亮如同一个环形,缺失的后半部分只好照耀着人间。
注释:
- 琅玕:指山名,象征着清幽的环境。
- 阑:夜晚刚刚开始。
- 露蛩:露水和蟋蟀,暗示着秋天的寂寞和孤独。
- 蓬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缺后清辉:月亮的缺失,象征着遗憾和缺憾。
典故解析:
“蓬山”是道教文化中的仙境,常用于诗歌中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月亮的缺失也常常用来象征人的思念和情感的缺憾。诗中通过月亮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蘅,近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婉约的风格,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索。在这个季节,万物凋零,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过去的怀念愈加明显。
诗歌鉴赏:
《相见欢 缺月》是一首充满秋意和孤独感的诗作。刘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自己的内心感受。开篇的“一天秋下琅玕”通过山名的使用,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给人以宁静的感觉。夜初降临,窗下的露水和蟋蟀则象征着秋夜的寂静与孤独,营造出一种怨愁的情绪。诗人通过“缺后清辉”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遗憾与思念,暗示着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失去的痛苦。整首诗以月亮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既有对美好过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境遇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天秋下琅玕”:描写了秋天的来临,琅玕山的宁静之美。
- “夜初阑”:指夜晚刚刚开始,给人以静谧的感觉。
- “窗底露蛩催怨太无端”:窗下的露水和蟋蟀声催生内心的怨恨与思索。
- “前游处。蓬山路。”:提及曾经游玩的地方,唤起对美好记忆的怀念。
- “月如环”:月亮的圆缺象征着人生的遗憾。
- “缺后清辉祇合照人间”:缺月的光辉只能照耀人间,暗示了无法回归的失去。
修辞手法:
- 比喻:月亮“如环”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
- 拟人:露蛩的催怨赋予了自然界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使用了对称的词语如“缺后清辉”,使得诗句韵律感更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琅玕:象征着清幽、理想的环境。
- 露蛩:秋天的象征,代表孤独与思念。
- 蓬山:理想境界的象征,体现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琅玕”指的是: A. 一种花
B. 山名
C. 一种乐器
D. 一种动物 -
“缺后清辉”中“缺”字的意思是: A. 不完整
B. 多余
C. 美好
D. 昏暗 -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对自然的喜爱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亲友的祝福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和对兄弟的怀念。
- 《静夜思》 by 李白:通过月光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刘蘅《相见欢 缺月》都通过月亮描绘思念之情,但前者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后者则更加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遗憾。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诗词流派与特色》
- 《月亮在诗中的意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