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其五》

时间: 2025-01-08 02:01:08

一番尘梦谁寻。

久销沈。

难得都官神识是知音。

人间世。

沧桑易。

托春心。

难道多情只解感人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见欢 其五
作者:邓嘉缜
一番尘梦谁寻。久销沈。难得都官神识是知音。人间世。沧桑易。托春心。难道多情只解感人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一番世间的尘梦,谁又能去追寻呢?已经消散得很久了。难得的是,能在这世间找到一个能够理解我心灵的人。人间的事,沧桑变迁,心中对春天的向往,难道多情的人只懂得感动人心的琴声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尘梦:世间的梦境,往往充满了尘世的烦恼与虚幻。
  • 销沈:消散、沉没。
  • 都官:指的是高官。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有识之士或知音。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
  • 沧桑:形容世事的变迁。
  • 托春心:寄托对春天的情感与向往。
  • 多情:感情丰富,容易动情的人。

典故解析:
“知音”这一词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讲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强调了知音难觅的深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嘉缜(1890-1946),字子华,号秋水,湖南人,近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借助诗歌表达对友情与知音的渴望,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邓嘉缜的《相见欢 其五》是一首充满了对知音的渴望与对世事无常的思索之作。诗的开头以“尘梦”引入,展现了人生中的虚幻与无奈。作者强调在这纷扰的尘世中,真正能理解自己的人是多么的稀少,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追求,也是对情感共鸣的期盼。

“人间世,沧桑易”一句,直接将目光转向世事的变迁,感慨万千。无论是春天的美好,还是世间的冷暖,诗人都寄托了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最后一行“难道多情只解感人琴”,更是将情感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质疑多情是否仅仅是对音乐的感动,暗示着对情感深度与真实的探求。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友情的渴望,又有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展现了邓嘉缜独特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番尘梦谁寻。”

    • 诗人感叹世间的虚幻与繁杂,谁又能去追寻那一场场尘世中的梦呢?
  2. “久销沈。”

    • 这些梦已经久远地消散,仿佛被时间淹没。
  3. “难得都官神识是知音。”

    • 在世间,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是多么的稀少。
  4. “人间世。沧桑易。”

    • 人生的变迁无常,世事如潮,变化无常。
  5. “托春心。”

    • 心中寄托着对春天的向往与希望。
  6. “难道多情只解感人琴。”

    • 多情之人是否只能从琴声中感受到情感的深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尘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虚幻与无常。
  • 对仗:诗中“难得”和“难道”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展现了人对情感共鸣的渴求与对世事变迁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梦:象征着人生的虚幻与烦恼。
  • 春心:代表希望与美好的情感寄托。
  • :象征着情感的表达与音乐的感动,暗示深层的情感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尘梦”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真实的生活
    • B. 虚幻与烦恼
    • C. 对未来的希望
  2. “知音”指的是:

    • A. 不懂自己的人
    • B. 能理解自己的人
    • C. 只会弹琴的人
  3. 诗中提到的“沧桑易”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的安定
    • B. 世事的无常
    • C. 春天的美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情感与知音的追求。
  • 苏轼的《水调歌头》: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对比邓嘉缜的《相见欢 其五》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在表达对孤独与知音的渴望,但邓嘉缜更侧重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洒脱与乐观。两者风格迥异,却都展现了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歌流派与作品》
  • 《邓嘉缜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