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奥屯都事秋怀》

时间: 2025-01-01 12:26:29

灵河七夕巧云稠,坠露声清夜得秋。

月冷桂花飘左界,山寒荔子落东瓯。

人怜纨缟裁衣袂,谁借蒲葵剪扇头。

竹影近窗砧杵急,梦随南客问行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奥屯都事秋怀
马祖常 〔元代〕

灵河七夕巧云稠,
坠露声清夜得秋。
月冷桂花飘左界,
山寒荔子落东瓯。
人怜纨缟裁衣袂,
谁借蒲葵剪扇头。
竹影近窗砧杵急,
梦随南客问行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诗人借助七夕的巧妙云彩,感受到秋天的气息,露水的滴落声清脆,标志着夜晚的到来。月光冷清,桂花的香气飘散到远方,山间的荔枝在寒冷中纷纷落下。人们怜惜那轻薄的衣袂,谁能借来蒲葵叶来做扇子呢?竹影摇曳,窗边的砧杵声急促,梦中随南方的客人询问行船的去向。

注释

  • 灵河:指的可能是某条河流,象征着柔情和流动。
  •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爱情和团圆。
  • 桂花:象征着秋天的丰收和香气。
  • 荔子:一种水果,象征着鲜美的果实。
  • 纨缟:指轻薄的衣料,象征着美丽和柔弱。
  • 蒲葵:一种植物,叶子可以用来做扇子,象征着清凉。
  • 竹影:竹子的影子,象征着清雅和宁静。
  • 砧杵:砧板和杵,象征着乡村生活的忙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祖常,元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诗人可能在某个秋夜,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内心的思绪,故作此诗。

诗歌鉴赏

《奉和奥屯都事秋怀》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秋天的清冷和静谧。整首诗以“灵河七夕”的意象开篇,既点明了时间背景,又引出了秋天的主题。随着“坠露声清”的描写,诗人用声音来增强读者对秋夜的感知,仿佛听见了露水落下时的清脆声响,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之后,诗人通过“月冷桂花飘左界”和“山寒荔子落东瓯”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桂花的飘散和荔子的落下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是情感的寄托。诗中“人怜纨缟裁衣袂”一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仿佛在感叹时光易逝,青春的短暂。最后两句“竹影近窗砧杵急,梦随南客问行舟”则将个人的思绪与自然景色结合,表现出对离别和追求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灵河七夕巧云稠:灵河流淌,七夕的云彩浓密,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2. 坠露声清夜得秋:夜晚露水滴落声清脆,表明秋天的到来。
    3. 月冷桂花飘左界:月光冷清,桂花的香气飘散到远方,渲染出秋的静谧。
    4. 山寒荔子落东瓯:山间寒冷,荔枝纷纷落下,象征时光流逝。
    5. 人怜纨缟裁衣袂:人们怜惜轻薄的衣裳,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6. 谁借蒲葵剪扇头:询问谁能借来蒲葵做扇子,流露出对清凉的渴望。
    7. 竹影近窗砧杵急:竹影摇曳,砧杵声急促,突出生活的忙碌。
    8. 梦随南客问行舟:梦中随南方的客人询问行船,表达对离别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月冷桂花”、“山寒荔子”,形成音韵和谐。
    • 比喻:用“桂花飘”比喻秋天的气息,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意象分析

  • 灵河:象征流动和时间的无尽。
  • 桂花:秋天的象征,代表着成熟与丰收。
  • 荔子:象征着丰盛与美好。
  • 竹影:象征宁静与清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灵河七夕巧云稠”中的“灵河”指的是: A. 一条河流
    B. 一种情感
    C. 一种植物
    答案:A

  2. “月冷桂花飘左界”中“桂花”象征着: A. 秋天的丰收
    B. 冬天的寒冷
    C. 春天的生机
    答案:A

  3. 本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欢快
    B. 忧伤与思索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秋夕》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奉和奥屯都事秋怀》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秋怀》则强调秋天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