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仁甫之西台幕》

时间: 2025-01-19 16:43:44

西南万里地,诏属大行台。

秦树浮天去,巴江带雪来。

山河无用险,邦国正需才。

台幕风流美,书签想尽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董仁甫之西台幕
作者: 马祖常 〔元代〕

西南万里地,
诏属大行台。
秦树浮天去,
巴江带雪来。
山河无用险,
邦国正需才。
台幕风流美,
书签想尽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董仁甫的送别之情。作者描绘了西南遥远的土地,表示此地已被任命为大行台的统治区域。诗中提到的秦树和巴江,象征着悠久的历史和自然的美景。尽管山河险阻,但国家需要的是人才而非地势的防守。最后,作者对台幕的风流人物感到赞美,期待未来的书信往来。

注释:

  • 西南:指代地理位置,象征着远方。
  •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 大行台:古代官职,负责治理地方事务。
  • 秦树:代表秦地的树木,象征历史。
  • 巴江:指巴蜀地区的江河,意指自然景观。
  • 邦国:国家,指整体的国土与人民。
  • :人才,指有能力的人。
  • 台幕:指台上的幕布,象征着朝廷或官场。
  • 书签:书信的约定,象征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祖常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他的诗作多表现对朋友的关怀和对国家的忧虑,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送别朋友董仁甫前往西台幕任职之际,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前途的祝福和对国家需要人才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紧凑,共八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与深邃的思考相结合,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开篇便以“西南万里地”引入,给人以广阔的空间感,接着提到“诏属大行台”,点明了离别的原因,显示出董仁甫将承担的重要责任。

诗中提到的“秦树浮天去,巴江带雪来”,通过地名的对比,反映出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历史的厚重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同时,诗人以“山河无用险,邦国正需才”点出国家的真正需要在于人才,而非依赖于险峻的自然环境,这一观点深刻且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见解。

最后两句“台幕风流美,书签想尽开”则是对未来的期许,表达出对董仁甫前途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友谊将通过书信继续维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事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南万里地:描绘蜀地的辽阔,引入诗的背景。
  • 诏属大行台:说明董仁甫接受了任命,强调其责任。
  • 秦树浮天去:象征历史的深邃,暗示过去的辉煌。
  • 巴江带雪来:描绘自然风光,象征清新与希望。
  • 山河无用险:反映出对地理环境的思考。
  • 邦国正需才:强调国家需要人才,表现出对国家的关注。
  • 台幕风流美:赞美台幕中的风流人物,寓意美好的未来。
  • 书签想尽开:期待未来的书信交流,体现友谊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秦树”和“巴江”来象征历史和自然的美。
  • 对仗:如“山河无用险,邦国正需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并列的方式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才的重视与对友谊的珍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董仁甫前往新任职务的祝福与期待。诗中流露出的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对友谊的长久期盼。

意象分析:

  • 西南:象征遥远和未知的未来。
  • 秦树与巴江:代表历史与自然之美,体现了文化的深厚。
  • 山河:象征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 台幕:象征官场与人际关系,暗示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南”指的是哪个方向?

    • A. 东北
    • B. 西南
    • C. 西北
    • D. 东南
  2. 诗中“山河无用险,邦国正需才”表达了什么观点?

    • A. 自然环境重要
    • B. 人才才是国家的根本
    • C. 山河要防守
    • D. 地理位置无关紧要
  3. “台幕风流美,书签想尽开”中“书签”指的是什么?

    • A. 书籍
    • B. 书信
    • C. 签名
    • D. 书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送友人》 - 李白
  2. 《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是送别诗,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送孟浩然之广陵》:内容上也涉及友人前往新地的情感,风格却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马祖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