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许浑游溪夜回韵》

时间: 2025-01-14 09:39:21

溪水连云过竹间,溪声云影半潺潺。

鹤来近屋童看熟,鹭下长松客对闲。

每待月痕侵石坞,还期烟色认柴关。

人生岂独官为贵,好向君王乞越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溪水连云过竹间,溪声云影半潺潺。
鹤来近屋童看熟,鹭下长松客对闲。
每待月痕侵石坞,还期烟色认柴关。
人生岂独官为贵,好向君王乞越山。

白话文翻译:

溪水缓缓流过竹林,与云影交错,溪水声和云的影子交织在一起,发出轻轻的潺潺声。
白鹤飞来靠近屋子,孩子们看得熟悉了;白鹭从高大的松树飞下,客人悠闲地对坐。
每当月光洒落到石坞上时,我总是希望能认出那烟雾缭绕中的柴门。
人生在世,难道只有做官才算珍贵吗?我更希望能向君王请求,去越山游玩。

注释:

  • 溪水连云:形容溪水流淌,似乎与云相连,描绘自然景象的美。
  • 潺潺:形容水流声,轻柔而悦耳。
  • 鹤、鹭:两种鸟类,象征着闲适与自然。
  • 月痕:月光的痕迹,指的是月光照在水面或石头上的光影。
  • 柴关:柴门,一种简单的门,意味着归家。

典故解析:

  • 越山:越山即指越地的山,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雅士向往的游览之地,象征着自由与隐逸生活。
  • 官为贵:指的是在当时社会中,做官被视为地位与财富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祖常,元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闲适的人生态度。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中期,社会动荡,士人多以隐逸为志,马祖常在此背景下,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态度,表达对官场的不屑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溪边夜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同时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渗透出对社会地位的思考。开头的“溪水连云过竹间”便勾勒出了一幅秀丽的山水画,溪水如丝般蜿蜒,竹林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随着诗意的展开,白鹤和白鹭的出现为这个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气息,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后两联通过对月光与柴门的描写,流露出对归家的思念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隐含了对复杂官场生活的厌倦。最后一句“人生岂独官为贵,好向君王乞越山”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强调人生的价值并不仅在于官位,而在于内心的自由与对自然的热爱。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溪水连云过竹间:溪水流淌,宛如与云相连,描绘出一幅自然的美景。
    • 溪声云影半潺潺:水声与云影交织,展现出自然的和谐。
    • 鹤来近屋童看熟:鹤在附近飞来,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景象。
    • 鹭下长松客对闲:白鹭从松树上飞下,客人悠闲地坐着。
    • 每待月痕侵石坞:每当月光洒落到石坞上。
    • 还期烟色认柴关:希望能在烟雾中认出柴门。
    • 人生岂独官为贵:人生的价值不应只看官位。
    • 好向君王乞越山:希望向君王请求去越山游玩,追求自由。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和排比,如“溪声云影”与“鹤来近屋”,加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 拟人手法,如“溪声云影”,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强调了人生的真实价值在于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溪水:象征生命之流,流动与变化。
  • 鹤、鹭:象征优雅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 月痕:象征宁静与梦想的照耀。
  • 柴关:象征归家的温馨与简单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种鸟是哪两种?

    • A. 燕子与麻雀
    • B. 鹤与鹭
    • C. 鹰与鸽子
  2. 诗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哪些方面?

    • A. 官位与财富
    • B. 自由与自然
    • C. 学识与名声
  3. “溪声云影半潺潺”中“潺潺”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风声
    • B. 水声
    • C. 叶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水诗相比,马祖常的诗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和心灵的契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山水诗的魅力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