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书大丞相耶律公挽词二首
作者: 麻革 〔元代〕
砥柱中流折,藏舟半夜移。
世贤高允相,人叹叔孙仪。
未拜荆州面,尝蒙国士知。
无阶陪引绋,万里望灵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耶律公的哀悼。
如同中流的砥柱折断,半夜的船只被隐蔽。
世间的贤良之士高尚而有德,令人叹息的却是叔孙仪的遭遇。
未曾拜见荆州的面容,却曾受到国士的知遇。
没有阶梯可陪伴引导,却向往远方的灵车。
注释:
- 砥柱中流:形容支撑的力量,指在关键时刻的支柱。
- 藏舟:隐蔽的船只,暗指隐藏的力量或人。
- 世贤高允:世间贤良之士德行高尚,意指贤者众多。
- 叔孙仪:春秋时期著名的贤士,表达人们对贤良之士的惋惜。
- 荆州:指古地名,含义为未曾见面。
- 国士:指有才德的人,受到重视的人士。
- 灵輀:指用于送葬的车,象征着对已故者的追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麻革,元代诗人,生活在元代的政治动荡时期,他的诗作多表现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及对人世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对耶律公的悼念,反映了诗人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下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沉痛的笔调,表达了对耶律公的哀悼之情。诗的开头“砥柱中流折”,生动地描绘出耶律公的伟大如同支撑大厦的柱子,却因无常而折断,令人感到无比惋惜。接着,诗人提到“藏舟半夜移”,暗示耶律公的离世是悄然无声的,如同黑夜中的船只悄然转移,突显出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世贤高允相”,赞美世间的贤士众多,然而随之而来的“人叹叔孙仪”则引发对历史贤者命运的感慨。诗人注意到那些才德之士常常遭遇悲惨的结局,流露出对社会的无奈与失望。接下来的“未拜荆州面”,则是诗人对耶律公未能亲自相见的遗憾,显示出对国士的尊重。
最后一句“无阶陪引绋,万里望灵輀”则将整首诗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耶律公灵车的向往与追思,情感深沉而真挚。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伟人的崇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砥柱中流折:比喻耶律公在政治中的支柱地位被打破,象征伟人陨落。
- 藏舟半夜移:暗指耶律公的离世是突然且隐蔽的,表现出生命的不可预测。
- 世贤高允相:赞美世间贤士,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求与珍惜。
- 人叹叔孙仪:通过举例历史人物的悲惨命运,反映出对贤者命运的惋惜。
- 未拜荆州面:表达了对耶律公未能相见的遗憾,增添了感伤的情绪。
- 尝蒙国士知:强调耶律公受到的重视与认可,表现出其杰出的才华。
- 无阶陪引绋:暗示诗人对耶律公的追随和心灵上的陪伴。
- 万里望灵輀:表现出对逝者的思念,灵车作为象征,寓意对其的追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耶律公比作“砥柱”,强调其重要性与支撑作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未拜荆州面,尝蒙国士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灵车象征着对逝者的追忆与哀悼。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对耶律公的追思与哀悼,反映出诗人对贤者遭遇的惋惜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诗人传递出一种对才华的珍视和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砥柱:象征支撑与伟大,反映其地位与影响力。
- 灵輀:象征死亡与追思,寓意对逝者的怀念。
- 荆州:代表历史与文化的交汇点,承载着对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砥柱中流折”所表达的意象主要是: A. 支撑与伟大
B. 暗夜与隐秘
C. 时光与历史
答案:A -
“人叹叔孙仪”中的“叔孙仪”指的是: A. 一位现代贤士
B. 春秋时期的贤士
C. 一位将军
答案:B -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历史的赞美
B. 对伟人的追思与哀悼
C.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陆游
- 《悼亡诗》——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意境深远。
- 《静夜思》——李白: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现思乡之情,情感细腻而深刻。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