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督府张半洲兼柬周中丞石崖》

时间: 2025-01-19 20:03:48

威名昔日动南荒,斧钺重分定海疆。

八镇大臣承节制,六千君子备戎行。

若营内险无如海,但练沙兵略用狼。

师老寇深为日久,伫看石画一更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威名昔日动南荒,斧钺重分定海疆。
八镇大臣承节制,六千君子备戎行。
若营内险无如海,但练沙兵略用狼。
师老寇深为日久,伫看石画一更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昔日的威名震动南荒之地,如今斧钺再次分派以安定海疆。
八镇的大臣接受节制,六千勇士准备出征。
若论内部的危险,没有比海更险的,只需训练沙兵,略施狼的策略。
军队疲惫,敌人深入,时间已久,期待着石画的更新与变革。

注释

字词注释:

  • 威名:指诗中人物的声望和影响力。
  • 南荒:指南方的边远地区。
  • 斧钺:古代兵器,这里指军事指挥权。
  • 八镇大臣:指八个重要地区的军事或行政长官。
  • 六千君子:指六千名精锐士兵。
  • 沙兵:指在沙漠或沙地训练的士兵。
  • 狼:比喻狡猾或凶猛的敌人。
  • 石画:可能指军事地图或战略图。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军事行动和战略布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1507-1560),明代文学家、军事家,字应德,号荆川,江苏武进人。他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一位军事战略家,曾参与抗击倭寇的军事行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顺之赠给当时的督府张半洲,同时提及周中丞石崖。诗中反映了当时南方的军事形势和战略布局,表达了对军事行动的期待和对战略调整的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军事行动和战略布局,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注和对军事策略的精辟见解。诗中“威名昔日动南荒”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历史责任感,也体现了对过去军事成就的自豪。“斧钺重分定海疆”则显示了对当前军事任务的重视和对未来战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军事家的智慧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威名昔日动南荒”:回顾过去的军事成就,展现诗人的历史责任感。
  2. “斧钺重分定海疆”:强调当前的军事任务和战略重要性。
  3. “八镇大臣承节制”:描述军事指挥体系的严密和高效。
  4. “六千君子备戎行”:展现军队的精锐和备战状态。
  5. “若营内险无如海”:指出内部最大的危险来自海洋。
  6. “但练沙兵略用狼”:提出应对策略,强调灵活和狡猾。
  7. “师老寇深为日久”:描述长期的军事对抗和军队的疲惫。
  8. “伫看石画一更张”:表达对战略调整的期待和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但练沙兵略用狼”中的“狼”比喻狡猾的敌人。
  • 对仗:如“威名昔日动南荒,斧钺重分定海疆”中的对仗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军事行动和战略布局展开,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注和对军事策略的精辟见解,表达了对战略调整的期待和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荒:象征边远和未开化之地。
  • 斧钺:象征军事指挥权和力量。
  • 海疆:象征国家的边疆和安全。
  • 沙兵:象征训练有素的士兵。
  • 狼:象征狡猾和凶猛的敌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斧钺重分定海疆”中的“斧钺”指的是什么? A. 古代兵器 B. 军事指挥权 C. 军事地图 D. 战略图

  2. 诗中“但练沙兵略用狼”中的“狼”比喻什么? A. 狡猾的敌人 B. 训练有素的士兵 C. 边远地区 D. 军事指挥权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同样涉及军事和边疆主题。

诗词对比:

  • 《出塞》(王昌龄)与《赠督府张半洲兼柬周中丞石崖》:两者都涉及军事和边疆主题,但王昌龄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赞美和对战争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史》:了解明代历史和军事背景。
  • 《唐顺之诗集》:深入了解唐顺之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