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皇有道伏羌胡,南粤何知擅一隅。万里出师将问罪,不因大海富明珠。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皇帝有道义,征服了羌胡。南粤却不知天高地厚,独占一方。远征万里,出师问罪,并非因为大海中的明珠富有。
注释:
- 汉皇:指汉朝的皇帝,这里可能指汉武帝。
- 有道:有德行,有道义。
- 伏羌胡:征服了羌胡,羌胡是古代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
- 南粤:指南方的越族,古代中国南方的一个民族。
- 擅一隅:独占一方,指南越自立为王。
- 万里出师:指出征的军队远行万里。
- 问罪:指讨伐,追究罪责。
- 不因大海富明珠:不是因为大海中的明珠富有而发动战争。
典故解析:
- 汉皇有道伏羌胡:汉武帝时期,通过多次战争征服了西北的羌胡,显示了汉朝的强大和皇帝的英明。
- 南粤何知擅一隅:南越国在汉朝时期曾自立为王,不臣服于汉朝,这里批评南越不知天高地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1507-1560),明代文学家、军事家,字应德,号荆川,江苏常州人。他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一位有才能的军事将领。他的诗歌多表现忠诚报国之情,风格豪放,富有爱国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对边疆民族的政策和态度,以及对南越自立为王的不满。诗中通过对比汉朝的强大和南越的自大,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边疆稳定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汉朝的强大和南越的自大,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边疆稳定的重视。诗中“汉皇有道伏羌胡”一句,展现了汉朝的威武和皇帝的英明,而“南粤何知擅一隅”则批评了南越的自大和不识时务。最后两句“万里出师将问罪,不因大海富明珠”,强调了出征的目的不是为了财富,而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皇有道伏羌胡”:通过“有道”和“伏羌胡”两个词,展现了汉朝的强大和皇帝的英明。
- “南粤何知擅一隅”:用“何知”和“擅一隅”批评了南越的自大和不识时务。
- “万里出师将问罪”:“万里出师”形容出征的遥远和艰辛,“将问罪”表明了出征的目的。
- “不因大海富明珠”:强调了出征的目的不是为了财富,而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汉朝和南越的对比,突出了汉朝的强大和南越的自大。
- 排比:“万里出师将问罪,不因大海富明珠”形成了排比,增强了语势。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强调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批评了南越的自大,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统一大业的支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皇:象征着强大和英明。
- 羌胡:象征着边疆的稳定。
- 南粤:象征着自大和不识时务。
- 大海富明珠:象征着财富和诱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汉皇”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A. 唐朝 B. 汉朝 C. 明朝 答案:B
-
诗中“南粤何知擅一隅”批评了南越的什么行为? A. 自大 B. 贫穷 C. 无知 答案:A
-
诗中“不因大海富明珠”强调了出征的目的是什么? A. 财富 B. 统一 C. 稳定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同样表达了边疆稳定和爱国情怀。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描绘了边疆的艰辛和将士的忠诚。
诗词对比:
- 《南征歌六首》与《出塞》(王昌龄):都表达了边疆稳定和爱国情怀,但《南征歌六首》更侧重于对南越自大的批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
- 《唐顺之诗集》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