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身将刘令隐,经共谢公翻。有此宗师在,应知我法存。问心常寂乐,为别岂伤魂。独访华泉去,秋风入雁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身处于隐居的刘令之地,与谢公一同游历。如果有这样的宗师在身边,应该知道我的法门仍然存在。问心自问,内心常感宁静快乐,为了离别又何必伤心呢?我独自去访华泉,秋风吹过雁门。
注释:
- 身将:身处、身在。
- 刘令隐:指隐士刘令,可能指代隐居的理想生活。
- 谢公:指谢安或谢灵运等,古代名士,常与隐逸生活联系。
- 宗师:指高僧或伟大的老师。
- 问心:自问内心,追求内心的宁静。
- 华泉:可能指名胜或美丽的泉水。
- 雁门:指地名,古时通往北方的要道,象征着离别与旅途。
典故解析:
- 刘令隐:刘令是东汉时期的隐士,象征着隐逸与清高。
- 谢公: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以其清白和隐居著称。
- 宗师:在佛教文化中,宗师代表着智慧与启迪,强调师承关系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主张清新自然的风格,作品多反映隐逸生活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送别朋友的场合,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士文化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心境,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宗教哲理的思考。诗中提到的“身将刘令隐”,让人联想到隐士的理想生活,强调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谢公”一同游历,表现出诗人与古代名士的精神共鸣。在“问心常寂乐”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内心平和的追求,暗示离别并不必然带来伤感,反而可以是一种内心的解脱和宁静。最后“独访华泉去,秋风入雁门”则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旅程,秋风更增添了思念和离别的情绪。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表现了唐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身将刘令隐:表达了身处隐逸之地的宁静。
- 经共谢公翻:与友人一同游历,享受隐逸生活。
- 有此宗师在:有高人相伴,心中自有安定。
- 应知我法存:表明自己的修行与信仰并未消逝。
- 问心常寂乐:内心的宁静与快乐是永恒的。
- 为别岂伤魂:离别不必感到悲伤。
- 独访华泉去:孤独的旅途,追寻自然之美。
- 秋风入雁门:秋风的吹拂,象征离别的凄凉。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身将”与“独访”,形成对比。
- 意象:使用“秋风”、“雁门”等自然意象,增强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心灵的宁静以及对离别的淡然态度,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刘令隐:象征隐逸和高洁的品格。
- 谢公:代表着交游与人际关系的深厚。
- 华泉:象征着自然美与内心的宁静。
- 秋风:通常与离别和孤独相关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刘令隐”是指: A. 一位诗人 B. 一位隐士
C. 一位国君
D. 一位名将 -
“问心常寂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的渴望
B. 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C. 对离别的痛苦
D.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隐逸生活的乐趣,但更强调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与皎然的作品相比,王维的诗更加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细致与生动,而皎然则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