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宴集》

时间: 2025-01-01 14:45:31

京邑延佳赏,良宵话异乡。

绣衣明画阁,皂盖拥宫墙。

露落天阶白,人归月下香。

紫骝行步滑,无假玉鞭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宴集
作者: 黎瞻 〔明代〕

京邑延佳赏,良宵话异乡。
绣衣明画阁,皂盖拥宫墙。
露落天阶白,人归月下香。
紫骝行步滑,无假玉鞭长。

白话文翻译:

在京城举办的盛宴上,大家欢聚欣赏美好,良夜中谈论着远方的故乡。
华美的绣衣在明亮的画阁中闪耀,黑色的轿子环绕着宫墙。
露水洒落在天阶上显得洁白,人们在月下归来,带着香气。
紫色的骏马行走得轻盈顺滑,丝毫不需要用玉鞭来驱赶。

注释:

  • 京邑:指京城,特指长安。
  • 佳赏:美好的赏会。
  • 异乡:他乡,远离故乡的地方。
  • 绣衣:精美的刺绣衣服,象征富贵。
  • 皂盖:黑色的轿子,通常是贵族的交通工具。
  • 天阶:指天上的台阶,形容清晨的露水。
  • 紫骝:紫色的骏马。
  • 无假玉鞭长:这里意思是骏马行走得非常轻快,不需要玉制的鞭子来驱赶。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某一典故,但通过描写长安的宴会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浮华。长安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瞻,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其作品体现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情世态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都城,盛宴是当时文人雅士聚集、交流的重要场合。本诗创作于欢庆的宴会上,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长安宴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长安盛宴的繁华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头两句以“京邑延佳赏”引入,展示了聚会的美好氛围,紧接着以“良宵话异乡”转入对故乡的思念,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处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也折射出当时文人对人际关系与交往的重视。

接下来的描写中,绣衣和明画阁相映成趣,突显出宴会的奢华和文人的风雅。而“皂盖拥宫墙”的形象则进一步增强了豪华的气氛,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个盛大的场景中。最后两句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人们的归来,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感觉,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总体来看,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盛宴的欢乐与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京邑延佳赏:在京城聚会,欣赏美景。
  • 良宵话异乡:在这良夜里,谈论异乡的故事。
  • 绣衣明画阁:华美的刺绣衣服映衬在明亮的画阁中。
  • 皂盖拥宫墙:黑色的轿子围绕着宫墙,显得庄重华丽。
  • 露落天阶白:露水洒落在天阶上,洁白而清新。
  • 人归月下香:人们在月光下归来,带着淡淡的香气。
  • 紫骝行步滑:紫色的骏马走得轻盈流畅。
  • 无假玉鞭长:不需要用玉鞭来驱赶,暗示马儿自如的状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具体意象(如绣衣、皂盖、露水等)传达情感,形成生动画面。
  • 比喻:用“紫骝”比拟轻盈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自由与优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盛宴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京邑:象征繁华的都市生活。
  • 绣衣:代表富贵与美好,体现了宴会的奢华。
  • 皂盖:黑色轿子,象征社会地位与权贵。
  • 露水:象征清新与宁静,带有自然的气息。
  • 紫骝: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绣衣”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富贵
    C. 平常
    D. 乡村

  2. “无假玉鞭长”中的“玉鞭”意指什么? A. 真实的鞭子
    B. 轻松的态度
    C. 不需要鞭策
    D. 奢华的装饰

  3. 诗中“人归月下香”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伤感
    B. 宁静与美好
    C. 纷扰
    D. 喧闹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黎瞻的《长安宴集》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都市的繁华和人际交往的温暖,而后者则渗透着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两首诗通过不同的场景和心境,反映出诗人各自的情感取向与思想境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