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九德别诗》
时间: 2025-01-06 20:01: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苏九德别诗 何逊 〔南北朝〕
宿昔梦颜色,咫尺思言偃。 何况杳来期,各在天一面。 踟蹰暂举酒,倏忽不相见。 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三五出重云,当知我忆君。 萋萋若被径,怀抱不相闻。
白话文翻译:
昨夜梦中见到你,近在咫尺却无法交谈。 更何况未来的相聚遥遥无期,我们各自在天涯一方。 犹豫间举起酒杯,转眼间你已不见。 春草绿得像你的青袍,秋月圆得像团扇。 十五的月亮穿过重重云层,你应该知道我在思念你。 茂密的草丛覆盖小径,我的思念你无法听见。
注释:
- 宿昔:昨夜。
- 颜色:面容。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言偃:交谈。
- 杳来期:遥远的未来。
- 踟蹰:犹豫不决。
- 倏忽:很快地。
- 青袍:古代士人的服装,这里比喻春草的颜色。
- 团扇:圆形的扇子,比喻秋月的形状。
- 三五:指农历十五的月亮。
- 重云:厚厚的云层。
-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 被径:覆盖小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何逊在与友人苏九德分别后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梦境、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梦境开篇,通过“宿昔梦颜色,咫尺思言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的“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友人的形象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意象美。结尾的“萋萋若被径,怀抱不相闻”则进一步强化了无法相见的无奈和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宿昔梦颜色,咫尺思言偃”:昨夜梦中见到你,近在咫尺却无法交谈。
- “何况杳来期,各在天一面”:更何况未来的相聚遥遥无期,我们各自在天涯一方。
- “踟蹰暂举酒,倏忽不相见”:犹豫间举起酒杯,转眼间你已不见。
- “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春草绿得像你的青袍,秋月圆得像团扇。
- “三五出重云,当知我忆君”:十五的月亮穿过重重云层,你应该知道我在思念你。
- “萋萋若被径,怀抱不相闻”:茂密的草丛覆盖小径,我的思念你无法听见。
修辞手法:
- 比喻:“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春草和秋月分别比作青袍和团扇,形象生动。
- 拟人:“三五出重云,当知我忆君”中的月亮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仿佛能感知诗人的思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通过梦境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对离别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象征生机和希望,比喻友人的形象。
- 秋月:象征团圆和思念,比喻友人的形象。
- 重云:象征隔阂和距离,阻碍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
- 萋萋:象征茂盛和覆盖,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春草似青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
“三五出重云”中的“三五”指的是什么? A. 农历十五的月亮 B. 三五天 C. 三五个朋友 答案:A
-
诗的结尾“萋萋若被径,怀抱不相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亮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何逊的《与苏九德别诗》与王维的《送别》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何逊的诗更注重梦境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友人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选》:收录了何逊及其他南北朝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