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四首 其一 春愁》

时间: 2025-01-07 23:52:21

纤指弄桐筝,泉语随莺袅。

诉说心中寂寞声,春暮无人晓。

字也不成章,词伴人颜老。

尺素曾经寄去年,心系归鸿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四首 其一 春愁
纤指弄桐筝,泉语随莺袅。
诉说心中寂寞声,春暮无人晓。
字也不成章,词伴人颜老。
尺素曾经寄去年,心系归鸿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愁绪。纤细的手指拨动着桐筝,泉水的声音与黄莺的歌声轻轻摇曳。诉说着我心中那份寂寞,却无人能理解。写出来的字句不成章,词语只能伴随着我愈发苍老的容颜。去年寄出的信已成往事,心中却依旧牵挂着归来的鸿雁。

注释

  • 纤指:细长的手指,形容轻巧灵动。
  • 桐筝:一种古琴,象征文人雅士的风雅。
  • 泉语:泉水流淌的声音,形象化的描绘自然景象。
  • 无人晓:无人能理解或知晓,表达孤独感。
  • 字也不成章:写作时字句无法成文,反映内心的压抑。
  • 尺素:指书信,古时以丝绸为纸,形容书信的珍贵。
  • 归鸿:归来的鸿雁,象征思乡与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荣江是当代诗人,致力于传统诗词的创作与创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逐渐加深的孤独感,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事的追思。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四首 其一 春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开篇以“纤指弄桐筝”引入,展现了春天的温柔与宁静,紧接着“泉语随莺袅”,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交融,构成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画面。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却逐步揭示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诉说心中寂寞声”展现出一种无法言说的愁苦。诗中“字也不成章”更是道出了诗人写作时的无奈,仿佛一切的情感都无法用文字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时间的流逝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忧伤。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既有自然的声音,又有内心的喧嚣,展现了诗人在春天的愁绪与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更深刻地反映了人内心对情感的渴望与对时间的无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轻柔中透着沉重,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纤指弄桐筝:细腻的手指轻轻拨动桐筝,传达出一种优雅与文人气质。
  2. 泉语随莺袅:泉水的声音与黄莺的歌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春天的生机。
  3. 诉说心中寂寞声,春暮无人晓:内心的孤独感在春天的暮色中显得愈发明显,尚无人能理解。
  4. 字也不成章,词伴人颜老:写作的无力感,时间的流逝使得容颜变老,心境也随之沉重。
  5. 尺素曾经寄去年,心系归鸿早:对于去年的回忆和对未来归来的向往,表现出诗人深深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与莺声相结合,暗示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孤独。
  • 拟人:泉水和黄莺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如“字也不成章,词伴人颜老”,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反映了诗人心中深沉的孤独与对往事的思念。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时间对人的影响与情感的脆弱,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筝:代表文人雅士的气质与情感。
  • :象征春天的生命力和生动。
  • 泉水:象征自然的声音,传达宁静与思绪。
  • 尺素:代表书信,体现思念的深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构成了自然的和谐美景,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象征着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纤指弄桐筝”所表现的意象主要代表了什么?

    • A. 自然美
    • B. 文人气质
    • C. 孤独感
  2. “春暮无人晓”中的“无人”指的是?

    • A. 没有人理解诗人
    • B. 没有人在春天
    • C. 没有人吟唱
  3. 诗中“尺素曾经寄去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望
    • C. 对春天的喜爱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晏殊的《浣溪沙》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与崔荣江的《卜算子》在情感表达上有共通之处,均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出深沉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现代诗歌导读》
  • 崔荣江的诗集及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