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丹桂》

时间: 2025-01-06 14:06:32

近来阴府心寒凛。

对判官详审。

高呼鬼使急拿拿,不凌迟,更待甚。

镬汤浴过铁床寝。

铜汗频频饮。

高声祷告且饶些,后番儿,不敢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近来阴府心寒凛。
对判官详审。
高呼鬼使急拿拿,不凌迟,更待甚。
镬汤浴过铁床寝。
铜汗频频饮。
高声祷告且饶些,后番儿,不敢恁。

白话文翻译:

最近阴间的气氛让我感到寒冷。
我在判官面前详细接受审问。
我高声呼叫鬼使,快来抓我,不要给我施加酷刑,等什么呢!
我已经在沸水中洗过,睡在铁床上。
额头上淌出的汗水频频流下。
我高声祷告,希望能宽恕我这次,下次可不敢再这样了。

注释:

  • 阴府:指阴间,即死后灵魂所归之处。
  • 判官:阴司中的官员,负责审判亡灵。
  • 鬼使:阴间的使者,负责捉拿亡灵。
  • 镬汤:指沸水,常用作刑罚的一种,象征酷刑。
  • 铜汗:形容大汗淋漓,通常用来表示极度恐惧或痛苦。

典故解析:

此诗描绘的是阴司审判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死亡及后世的思考。判官和鬼使的形象在古代文学中常出现,象征着对死后审判的恐惧和无奈,体现了人们对生死问题的深刻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具体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常以讽刺和夸张手法表现主题。

创作背景:

《折丹桂》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可能因社会的压迫和对生死的思考而写下此诗,表达对阴司审判的恐惧与无奈。

诗歌鉴赏:

《折丹桂》是一首通过阴间审判场景表达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的诗作。诗中使用了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主角在阴司面前的恐惧与无助。开篇“近来阴府心寒凛”,便将读者引入一个阴森恐怖的氛围,传达出一种不安的情绪。接着,诗人用“对判官详审”展现了被审判的紧张状态,展现出一种无处可逃的绝望感。

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高呼“鬼使急拿拿”,流露出对鬼使的强烈请求,表现出他对酷刑的恐惧,渴望能得到宽恕。通过“镬汤浴过铁床寝”的描写,诗人将酷刑的可怕形象生动呈现,令人不寒而栗。最后一句“高声祷告且饶些”,更是呼应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生存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恐惧。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阴司审判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生死、道德和审判的普遍思考,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近来阴府心寒凛:最近的阴间让我感到寒冷,暗示着审判的恐惧。
  2. 对判官详审:面对判官的详细审问,表现出无助和被动。
  3. 高呼鬼使急拿拿,不凌迟,更待甚:高声呼喊鬼使,急于被抓,不希望再受酷刑,显示出强烈的求生欲。
  4. 镬汤浴过铁床寝:已经经历过酷刑,无法忍受的痛苦。
  5. 铜汗频频饮:形象地描绘出恐惧和痛苦所带来的大量出汗。
  6. 高声祷告且饶些,后番儿,不敢恁:祈求宽恕,表示对未来的悔悟和恐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酷刑比作沸水,强调其痛苦。
  • 拟人:阴府和鬼使被赋予了人类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高呼鬼使急拿拿,不凌迟,更待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死和审判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人们在面对死亡和阴司审判时的恐惧与无奈,同时也体现出对未来的悔悟和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阴府:象征死亡和审判,代表未知的恐惧。
  2. 判官:象征权威和公正,反映人们对道德的追求。
  3. 鬼使:代表无情的死亡和命运的不可抗拒。
  4. 镬汤:象征酷刑,表达对生死的恐惧。
  5. 铜汗:象征痛苦与绝望,表现出身体的极度反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阴府”指的是哪里?
    A. 人间
    B. 阴间
    C. 天上

  2. “高声祷告且饶些”中的“饶”是什么意思?
    A. 赐予
    B. 宽恕
    C. 施舍

  3. 诗中描绘的酷刑是什么?
    A. 铁床
    B. 镬汤
    C. 鬼使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在王哲的《折丹桂》中,审判的恐惧与生死的思考成为诗的核心;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感慨与人生的哲思。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充分展现了对生命与死亡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王哲与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