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萧秋雨,萧萧落叶,凄凉如此。愁人欲归去,奈云山千里。嘹呖边鸿空羡尔。任双栖白蘋红芷。长贫易漂泊,把恩情如水。
白话文翻译:
萧瑟的秋雨,纷纷的落叶,凄凉得如此令人心痛。愁苦的人想要回去,却无奈云山阻隔千里。那边的大雁哀鸣,空自羡慕你。任凭双栖的白蘋和红芷,长久的贫穷和漂泊,让我把恩情比作流水般无常。
注释:
- 萧萧:形容声音低沉或凄凉的样子。
- 愁人:指内心忧愁的人。
- 奈:无奈,表示一种无力感。
- 嘹呖边鸿:指大雁在边疆高声鸣叫,表达对远方的思念。
- 双栖白蘋红芷:形容两种水生植物,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情感。
- 长贫易漂泊:长久的贫困和漂泊不定的生活。
典故解析:
- 白蘋红芷:白蘋指的是白色的水草,红芷是指一种香草,二者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爱情和美好的理想。
- 鸿雁:古代诗歌中常用鸿雁来象征离别和思念,表达对亲人或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明代著名诗人,生于明中期,曾任官职,因政治原因多次辗转,经历了诸多波折。他的诗风清新隽永,擅长写景抒情,尤其对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结合有独到见解。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一个多愁善感的秋季,诗人可能经历了离别和漂泊的心境,借助秋雨和落叶的意象,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忆少年》通过描绘秋雨、落叶等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开篇的“萧萧秋雨,萧萧落叶”,不仅营造了一个极具画面感的秋日意境,也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雨声和落叶声相互交织,似乎在诉说着一段往事。
“愁人欲归去,奈云山千里”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的渴望,但又被现实的距离所阻隔,反映了心灵的矛盾与挣扎。接着提到的“嘹呖边鸿空羡尔”,则以大雁为喻,表达了对他人幸福生活的羡慕,进一步加强了诗中的孤独感。
最后两句“长贫易漂泊,把恩情如水”,以“水”来比喻恩情,暗示了情感的流逝与无常,诗人在漂泊中感受到了恩情的脆弱,增添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萧秋雨:描绘秋季雨声,营造了孤寂氛围。
- 凄凉如此:直接表达内心的凄凉感受。
- 愁人欲归去:愁苦的人想要归乡,但无奈现实。
- 奈云山千里:强调归乡的艰难,千里云山阻隔。
- 嘹呖边鸿空羡尔:大雁的鸣叫表现对他人幸福的羡慕。
- 任双栖白蘋红芷:美好的爱情或理想被现实困扰。
- 长贫易漂泊:长久的贫困与漂泊生涯。
- 把恩情如水:将恩情比作水,象征其流逝与不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恩情比作水,生动地表现了情感的流逝。
- 拟人:秋雨、落叶似乎有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白蘋红芷”,增强了诗的美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美好情感与理想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漂泊感,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凄凉,传达孤独和思念。
- 落叶:代表时光流逝,生命的无常。
- 鸿雁:象征离别与思念,传达对故乡的眷恋。
- 白蘋红芷:象征美好情感与理想,表现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萧萧”主要形容什么? A. 声音
B. 颜色
C. 速度 -
“愁人欲归去,奈云山千里”的意思是: A. 人想回家,但路途遥远
B. 人不想回家
C. 人回到故乡 -
诗中提到的“白蘋红芷”主要象征: A. 离别
B. 美好情感
C. 贫困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更透露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杜甫《春望》:与《忆少年》相似,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情感基调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