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寄南海梁侍御》

时间: 2025-01-06 12:56:46

海静天高景气殊,鲸睛失彩蚌潜珠。

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静天高景气殊,
鲸睛失彩蚌潜珠。
不知今夜越台上,
望见瀛洲方丈无。

白话文翻译:

海面平静,天空高远,景色非同寻常;
鲸鱼的眼睛失去了光彩,蚌壳里却隐藏着珍珠。
不知道今夜在越台上,
能否看到那遥远的瀛洲和方丈山呢?

注释:

  • 海静:海面平静,暗示宁静的夜晚。
  • 天高:天空高远,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
  • 鲸睛失彩:鲸鱼的眼睛失去光彩,可能指其凋零或忧伤。
  • 蚌潜珠:蚌里的珍珠,象征着隐秘而珍贵的事物。
  • 越台:指的是越国的一座台,古代多用于观景。
  • 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象征着美好和理想的地方。
  • 方丈: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通常被用来形容理想的归宿。

典故解析:

  • 瀛洲: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理想境地,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 越台:与南方的越国有关,越台是古代文人雅士游览、吟咏的好地方,常常与月光、海景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其诗风清新脱俗,常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中秋之际,诗人寄情于南海的友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静谧的海面和高远的天空,开启了一个清新而宁静的场景。首句“海静天高景气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惬意。然而,随之而来的“鲸睛失彩蚌潜珠”则带有一丝忧伤,鲸鱼的眼睛不再璀璨,似乎暗示着某种失落或遗憾,而蚌中珍珠的隐秘则象征着珍贵而未被发现的美好。

最后两句“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将情感引向思念与理想的追寻。诗人在中秋的夜晚,寄情于远方的友人,渴望在月光下共赏美景,心中对理想境地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理想境地的向往,承载着浓厚的情感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静天高景气殊: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明朗的夜晚,突显了自然的和谐美好。
  2. 鲸睛失彩蚌潜珠:通过鲸鱼和蚌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
  3. 不知今夜越台上:引入个人的思考,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4. 望见瀛洲方丈无:表达了对理想境地的渴望,反映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鲸睛与蚌潜珠的比喻手法,展现了内心的情感对比。
  • 对仗:首句与次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理想境地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广阔,也包含着深邃的情感。
  • :象征高远与辽阔,常关联到理想与自由。
  • :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暗示着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象征着隐秘的珍宝,代表着内心深处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海静天高”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忙碌喧闹
    B. 宁静明朗
    C. 阴暗潮湿
    D. 风暴肆虐

  2. “鲸睛失彩”中的“失彩”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惊喜
    B. 失落
    C. 愤怒
    D. 喜悦

  3. “望见瀛洲方丈无”中提到的“瀛洲”代表了什么? A. 现实的生活
    B. 理想的归宿
    C. 过去的回忆
    D. 未来的忧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月亮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悟。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了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李群玉:李白的诗歌通常更为豪放、奔放,而李群玉相对细腻,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群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