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时间: 2025-01-06 08:05: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年羞见菊花开,十度悲秋上楚台。
半岭残阳衔树落,一行斜雁向人来。
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
丝管阑珊归客尽,黄昏独自咏诗回。
白话文翻译:
每年都感到羞愧,不愿意看到菊花开放,
在这十个秋天里,我在楚台上感到无尽的悲伤。
半山的余晖映照着树木,落叶在空中飘散,
一行斜飞的雁阵向我飞来,似乎在传达离愁。
云朵的飘逸让我无缘再做襄王的梦,
田野的流水偏偏让我想起宋玉的忧伤。
丝竹乐声渐渐消逝,归来的客人都已离去,
黄昏时分我独自吟咏,心中满是感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羞见:感到羞愧而不愿见。
- 菊花:象征秋天和隐逸。
- 楚台:指楚地的高台,常用来抒发情感。
- 斜雁:指斜飞的雁群,象征离别和思乡。
- 行云:飘动的云,象征梦的流逝。
- 襄王梦:指襄王的美梦,出自楚怀王的悲剧。
- 宋玉:指悲愤的词人宋玉,他的作品多表达离愁别恨。
- 丝管:古代乐器,象征乐声。
- 阑珊:指乐声渐渐消失的状态。
典故解析:
- 襄王梦:寓意失去理想与追求,出自《史记》中的襄王与宋玉的故事。
- 宋玉怀:指宋玉的情感创作,表现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九日》创作于重阳节前后,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常与菊花、登高等活动相关联。诗人在这个节日里,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离愁,借景抒怀,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故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九日》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传达了诗人深沉的忧愁与思考。全诗开头便以“年年羞见菊花开”引入,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失落。菊花是秋天的象征,而诗人对其的羞愧,暗示着他无法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与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描写“十度悲秋上楚台”,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无情与个人的悲伤。
在“半岭残阳衔树落,一行斜雁向人来”中,半岭的残阳和斜飞的雁阵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即将消逝的光阴,后者则承载着离别的惆怅。接下来的两句“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则用典故的方式,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伤,表达了对理想破灭的无奈与对过往的怀念。最后两句“丝管阑珊归客尽,黄昏独自咏诗回”则展现了诗人在孤独的黄昏中,回忆往昔,吟咏诗作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既有个人的情感流露,又有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唐代诗歌的高超艺术水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年羞见菊花开:每年都感到羞愧,不想看到菊花的盛开,暗示对生活的无奈。
- 十度悲秋上楚台:十个秋天来临在楚台上,承载着无尽的悲伤与失落。
- 半岭残阳衔树落:夕阳西下,树木的影子与落叶交相辉映,象征时间的流逝。
- 一行斜雁向人来:斜飞的雁阵仿佛在传达离愁,增强孤独感。
- 行云永绝襄王梦:云朵飘动,无法再做襄王的美梦,象征理想的破灭。
- 野水偏伤宋玉怀:田野的流水让人想起宋玉的忧愁,表现对过去的怀念。
- 丝管阑珊归客尽:乐声渐渐消逝,回归的客人都已离去,增强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 黄昏独自咏诗回:在黄昏时独自吟咏,表现孤独与对往昔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菊花与秋天联系,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流逝。
- 拟人:雁阵向人飞来,仿佛在传达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对理想破灭的无奈与对故人怀念的深情。诗的情感基调是忧伤而又充满思索,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秋天的美丽与孤独。
- 斜雁:象征离别与思乡的情感。
- 残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丝管:象征乐声与人际关系的疏离。
- 黄昏:象征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描绘,还承载着诗人深厚的情感,体现了唐代文学的丰富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日》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李群玉
D. 白居易 -
诗中“年年羞见菊花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羞愧与无奈
C. 喜悦
D. 愤怒 -
诗中的“斜雁”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离别与思乡
C. 财富
D. 美好生活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离愁。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重阳节的思乡情怀。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群玉的《九日》均表达了对孤独的感受和思乡的情感,但李白更强调对故乡的渴望,而李群玉则更为细腻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李群玉传》
- 《唐代诗人情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