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边游》

时间: 2025-01-04 09:10:41

衔杯国门外,分手见残阳。

何日还南越,今朝往北荒。

砂城经雨坏,虏骑入秋狂。

亲咏关山月,归吟鬓的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友人边游 黄滔 〔唐代〕 衔杯国门外,分手见残阳。 何日还南越,今朝往北荒。 砂城经雨坏,虏骑入秋狂。 亲咏关山月,归吟鬓的霜。

白话文翻译:

在国门之外举杯告别,分手时见到了夕阳的余晖。 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南越,今天却要前往北方的荒凉之地。 砂石筑成的城墙经过雨水冲刷已经损坏,敌人的骑兵在秋天变得狂暴。 我亲自吟咏着关山上的月亮,归来时吟唱着鬓发上的霜花。

注释:

  • 衔杯:举杯饮酒,表示告别。
  • 国门外:指都城之外。
  • 残阳:夕阳的余晖。
  • 南越:古代地名,今广东、广西一带。
  • 北荒:指北方边远荒凉之地。
  • 砂城:用砂石筑成的城墙。
  • 虏骑:敌人的骑兵。
  • 关山月:指边塞的月亮,常用来表达边疆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 鬓的霜:鬓发上的白发,比喻岁月的痕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边塞诗为主,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滔送别友人前往边疆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也抒发了对边疆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友人为主题,通过描绘边疆的荒凉和敌人的威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安危的关切。诗中“衔杯国门外,分手见残阳”一句,既展现了告别的场景,又暗示了离别的无奈和凄凉。“何日还南越,今朝往北荒”则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遥远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后两句通过对边疆景象的描绘,如“砂城经雨坏,虏骑入秋狂”,加深了边疆的艰苦和危险。最后,“亲咏关山月,归吟鬓的霜”则抒发了诗人对边疆的深情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衔杯国门外,分手见残阳”:在国门之外举杯告别,分手时见到了夕阳的余晖,表达了离别的凄凉和无奈。
  2. “何日还南越,今朝往北荒”: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南越,今天却要前往北方的荒凉之地,表达了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友人的担忧。
  3. “砂城经雨坏,虏骑入秋狂”:砂石筑成的城墙经过雨水冲刷已经损坏,敌人的骑兵在秋天变得狂暴,描绘了边疆的艰苦和危险。
  4. “亲咏关山月,归吟鬓的霜”:我亲自吟咏着关山上的月亮,归来时吟唱着鬓发上的霜花,抒发了对边疆的深情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鬓的霜”比喻岁月的痕迹。
  • 拟人:“虏骑入秋狂”将敌人的骑兵拟人化,形容其狂暴。
  • 对仗:“何日还南越,今朝往北荒”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边疆之旅的担忧和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阳:夕阳的余晖,象征离别的凄凉。
  • 北荒:北方边远荒凉之地,象征边疆的艰苦。
  • 砂城:用砂石筑成的城墙,象征边疆的脆弱。
  • 虏骑:敌人的骑兵,象征边疆的危险。
  • 关山月:边塞的月亮,象征边疆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 鬓的霜:鬓发上的白发,象征岁月的痕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衔杯国门外”中的“衔杯”指的是什么? A. 举杯饮酒 B. 举杯庆祝 C. 举杯祈祷
  2. “何日还南越,今朝往北荒”中的“南越”和“北荒”分别指什么? A. 南方和北方 B. 广东、广西一带和北方边远荒凉之地 C. 南方和西方
  3. “砂城经雨坏”中的“砂城”指的是什么? A. 用砂石筑成的城墙 B. 砂石地 C. 砂石山
  4. “亲咏关山月”中的“关山月”象征什么? A. 边疆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B. 边疆的美丽 C. 边疆的宁静

答案: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表达了边塞的孤寂和对边疆生活的感慨。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抒发了对边疆的深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词对比:

  • 黄滔的《送友人边游》与王昌龄的《出塞》:两者都表达了边塞的孤寂和对边疆生活的感慨,但黄滔的诗更加注重对友人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代边塞诗研究》:详细分析了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对理解黄滔的诗作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