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中与卢四周谅华阳观同居》
时间: 2025-01-04 08:58: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中与卢四周谅华阳观同居
性情懒慢好相亲,门巷萧条称作邻。
背烛共怜深夜月,蹋花同惜少年春。
杏坛住僻虽宜病,芸阁官微不救贫。
文行如君尚憔悴,不知霄汉待何人。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里,我与卢四周在华阳观共同生活。
性情懒散,喜欢与人亲近,门前小巷冷清,称得上是邻里。
一起在烛光下怜惜深夜的月亮,一同在花丛中珍惜年轻的春光。
虽然在杏坛的居所偏僻,适合养病,但官职微薄无法解救贫困。
如同你我这样的文人,虽然文采斐然,却依然憔悴,不知道宇宙间的高远之处等待着谁。
注释:
- 性情懒慢:性格懒散而温和。
- 称作邻:自称是邻居,表示亲近。
- 背烛共怜深夜月:在烛光的映衬下共同欣赏夜晚的明月。
- 蹋花同惜少年春:在花下一起珍惜年轻的春天时光。
- 杏坛:指的是杏花盛开的地方,古代文人常在此讲学。
- 芸阁官微:意指官职微薄,生活困窘。
- 文行如君:指像你我这样的文士,意指文采与品行。
- 霄汉:高空,象征遥远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贴近生活著称,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常以叙事的方式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与卢四周共同隐居于华阳观的时期,反映了他们的友谊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诗中表现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还传达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开头两句“性情懒慢好相亲,门巷萧条称作邻”,展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虽然环境萧条,但友情却让人倍感温暖。接下来的“背烛共怜深夜月,蹋花同惜少年春”,则通过共赏月色与春花的场景,展现了友情的美好与珍贵。
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杏坛住僻虽宜病,芸阁官微不救贫”。诗人意识到,尽管生活中有美好的事物,但现实的困境与贫困却是难以逃避的。在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不知霄汉待何人”将诗人的内心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体来看,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体现了白居易人文关怀的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性情懒慢好相亲:诗人自述性格懒散,喜欢与人交往,显示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门巷萧条称作邻:虽然环境冷清,但与邻居的关系却非常融洽。
- 背烛共怜深夜月:在烛光下和朋友一起欣赏月亮,表达了夜晚的宁静与友谊的珍贵。
- 蹋花同惜少年春:在花丛中珍惜年轻的时光,象征着对青春的怀念。
- 杏坛住僻虽宜病:虽然住处偏僻,但适合养病,暗示出一种逃避现实的状态。
- 芸阁官微不救贫:即使身处官场,收入微薄,也无法解决生活的困境。
- 文行如君尚憔悴:像你我这样的文人,虽然有才华,却依然疲惫。
- 不知霄汉待何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不知道高空的理想何时才能实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背烛共怜深夜月,蹋花同惜少年春”,展现了对称美。
- 比喻:“杏坛”与“芸阁”象征着知识与权力的微薄。
- 拟人:将月亮与春天赋予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具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友情的美好与生活的困境,表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反思,体现了对青春、理想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友谊与美好时光的共享。
- 春天: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活力。
- 杏坛:象征着学术与理想的追求。
- 芸阁:象征着官场与生活的现实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理想的追求
B. 对友情的珍惜
C. 对生活困境的反思
D. 以上皆是 -
诗中“杏坛”象征什么?
A. 美好生活
B. 知识与学问
C. 自然的美丽
D. 人际关系 -
诗中“蹋花同惜少年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友情的珍重
C. 对生活的感慨
D. 以上皆是
答案:
- D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情世故,但白居易的诗更偏向于抒情与友谊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常常反映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苦难。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