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泊虎丘山下村,小舟摇荡一溪浑。
游人车马各已散,宿鸟池台故不喧。
初月出林光照地,乱云入寺影当门。
白话文翻译:
傍晚,我停泊在虎丘山下的小村庄,
小舟在浑浊的溪水中轻轻摇荡。
游人和车马早已散去,
栖息的鸟儿在池台上依旧没有喧闹。
初升的月亮从林间升起,光辉洒在大地上,
乱云在寺庙的影子里随风入门。
注释:
- 晚泊:傍晚停泊,指在傍晚时分停船。
- 虎丘:虎丘是苏州的一座山,以风景秀丽著称。
- 小舟:指小船,表示作者的游览方式。
- 浑:此处形容溪水浑浊。
- 游人车马:指游玩的游客和他们的马车,代表热闹的场景。
- 宿鸟:指栖息的鸟儿。
- 池台:指池塘和台阶,通常有水的地方。
- 初月:刚升起的月亮。
- 乱云:形容云彩混乱,可能暗示天气变化。
- 影当门:指寺庙的影子投射在门口。
典故解析:
虎丘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许多诗人曾在此吟咏。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淡然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友,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游览虎丘时,表现诗人对游人散去后的宁静之感,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喧嚣的厌倦。
诗歌鉴赏:
《泊虎丘》是陆友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傍晚场景。诗的开篇以“晚泊虎丘山下村”引入,描绘了诗人停泊于虎丘的情景,伴随着小舟在浑水中摇荡,营造出一种恬淡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游人车马各已散”,则通过对游人离去的描写,突显出此时的清幽与空旷。诗人在这种背景下,感受到自然的宁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宿鸟池台故不喧”,描绘了栖息在池边的鸟儿依旧安静,不受外界干扰,进一步加强了诗的宁静感。然后,初升的月亮从林间升起,洒下清辉,隐喻着一种新的开始与希望。最后“乱云入寺影当门”,暗示着自然景象的变化,可能也象征着生命中的不确定性。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静谧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泊虎丘山下村:傍晚时分,船停在虎丘山下的小村庄,暗示诗人寻求宁静之所。
- 小舟摇荡一溪浑:小舟在浑浊的溪水中轻轻摇晃,表现出环境的自然与和谐。
- 游人车马各已散:游人和他们的马车都已离去,突显了环境的静谧。
- 宿鸟池台故不喧:栖息的鸟儿在安静的池塘边,未受干扰,进一步增强了安静的氛围。
- 初月出林光照地:初升的月亮透过树林,洒下柔和的光辉,象征着清新的开始。
- 乱云入寺影当门:云彩在寺庙的影子里飘动,暗示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初月的光辉比作希望,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鸟儿的安静赋予情感,增强了环境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喧嚣的淡然,传达出一种追求宁静、超然物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舟:象征自由与流动,代表诗人的游历。
- 月亮:象征希望与宁静,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 云:象征变化与不定,暗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虎丘”是指什么地方?
- A. 一座山
- B. 一条河
- C. 一个村庄
-
诗中“游人车马各已散”表达了什么?
- A. 热闹的场景
- B. 宁静的环境
- C. 人们的欢声笑语
-
“初月出林”中的“初月”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新的开始
- C. 旧的回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陆友与王维的诗都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但陆友更侧重于宁静的气氛,而王维则结合了哲理的思考,展现出更为深邃的意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山水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