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见说桓王墓,名因父老传。
如何汉社稷,竟作魏山川。
壤隧秋风入,荒丘暮雨悬。
唯馀碑上字,隐隐赤乌年。
白话文翻译:
听说桓王的墓,名字是由父老乡亲传下来的。
为什么汉朝的社稷,竟然化作了魏国的山川呢?
土地在秋风中渗透,荒凉的丘陵上悬挂着暮雨。
唯有碑上的字迹,隐约可以看出是赤乌年间的记载。
注释:
- 桓王:指的是历史上某位王,具体身份可能需要考证。
- 社稷:指国家的根本,通常用来表示国家的安危。
- 汉社稷:指汉朝的国家基础。
- 魏山川:指魏国的自然景观,暗示历史的变迁。
- 壤隧:土壤渗透的意思,形容土地的状态。
- 赤乌年: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某个特定的年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友,元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历史、风景,风格清新脱俗,常以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朝代更替,诗中反映出历史的沧桑和对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吴桓王墓》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桓王墓的描绘,反映了历史的流逝与变迁。诗的开头通过“见说桓王墓”引出主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紧接着,诗人引入了汉朝与魏国的对比,揭示了历史的变迁与国家的兴衰。接下来的“壤隧秋风入,荒丘暮雨悬”两个句子,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色彩。最后一句“唯馀碑上字,隐隐赤乌年”则是对历史的唏嘘,只有残存的碑文能见证过去的辉煌,表现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既有对人物的追忆,又有对历史的反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见说桓王墓:引入主题,表达见闻。
- 名因父老传:历史传承,体现民间口碑。
- 如何汉社稷,竟作魏山川:对比汉魏,感慨历史的变迁。
- 壤隧秋风入:描绘自然,表达荒凉。
- 荒丘暮雨悬:加深孤寂的氛围。
- 唯馀碑上字:强调遗存的碑文。
- 隐隐赤乌年:历史的暗示,留下思考的余地。
修辞手法:全诗采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如汉社稷与魏山川的对比,表现历史的沧桑;“秋风”“暮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历史的兴衰、人物的追忆,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表达出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桓王墓:象征历史人物与文化遗产。
- 秋风、暮雨: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碑文:象征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往事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桓王”指的是哪个时期的王者?
- A. 汉朝
- B. 魏国
- C. 元代
- D. 不明确
-
“壤隧秋风入”中的“壤隧”是什么意思?
- A. 土地渗透
- B. 风的声音
- C. 传说中的动物
- D. 其他
答案:
- D. 不明确
- A. 土地渗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可以将《吴桓王墓》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探讨两者在历史观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杜甫的《春望》通过国难表达个人情感,而《吴桓王墓》则通过历史遗迹抒发对过去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陆友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