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醉中漫书二首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0:54:27

十年尘海劳魂梦,此日重来眼倍清。

好景恨无苏老笔,乞归徒有贺公情。

白凫飞处青林晚,翠壁明边返照晴。

烂醉湖云宿湖寺,不知山月堕江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醉中漫书二首 其一
作者: 王守仁 〔明代〕

十年尘海劳魂梦,此日重来眼倍清。
好景恨无苏老笔,乞归徒有贺公情。
白凫飞处青林晚,翠壁明边返照晴。
烂醉湖云宿湖寺,不知山月堕江城。

白话文翻译:

经过十年的辛苦与梦境,这一天重回西湖,眼前的景色显得格外清晰。美好的景色让我惋惜没有苏轼的才情来描绘,徒然想归去却只能怀念贺公的情谊。白鸥飞翔在青林的黄昏,翠绿的山壁映照着晴朗的天空。醉卧在湖云之中,迷醉于湖寺,竟不知道山间的明月已经坠落在江城。

注释:

  • 尘海:指世间的纷扰与辛劳。
  • 苏老:指苏轼,北宋著名词人,因其高超的文学才华,被称为“老”。
  • 贺公:指贺知章,唐代诗人,以其高洁的情操和才华著称。
  • 白凫:一种水鸟,象征自由与宁静。
  • 翠壁:指青翠的山壁。
  • 烂醉:形容醉酒的状态,通常指沉迷于美景或酒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守仁(王阳明),明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以其心学思想著称。他的诗词兼具哲理与情感,常反映个人的修养与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守仁重访西湖之际,感受到了十年间的变化与人生的沉浮,是其心灵的抒发与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湖醉中漫书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展现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沉醉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诗开篇以“十年尘海劳魂梦”自述,既表达了自己多年追求理想的辛苦和心灵的挣扎,也透出对往昔的怀念。随着时光的推移,作者重返西湖,眼前的一切仿佛都在重新焕发光彩,显示出一种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接下来的句子“好景恨无苏老笔”,则流露出对大诗人苏轼的敬仰,感叹自己没有那样的才华去描绘眼前的美景。这种自谦的态度使得诗的情感更加真挚深沉。同时,提到“贺公情”,则是对朋友情谊的珍视,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渴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借景抒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湖光山色的美丽和内心的醉意。最后一句“烂醉湖云宿湖寺,不知山月堕江城”更是将诗人的沉醉与自然的和谐结合,营造出一种忘我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的陶醉和对人世浮沉的淡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尘海劳魂梦:回忆过去十年的辛劳与追寻,心灵的梦境充满了世间的烦扰。
  2. 此日重来眼倍清:重返西湖,眼前的美景显得更加清晰。
  3. 好景恨无苏老笔:对美景的惋惜,感叹自己没有苏轼那样的才华来描绘。
  4. 乞归徒有贺公情:渴望归去,但只能怀念友人的情谊。
  5. 白凫飞处青林晚:描绘白鸥在黄昏时分飞翔的宁静景象。
  6. 翠壁明边返照晴:青翠的山壁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7. 烂醉湖云宿湖寺:沉醉于湖云之中,仿佛在湖寺中安眠。
  8. 不知山月堕江城:醉得忘却了外界的变化,连山间的明月也不知何时坠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尘海”,形象地表现出生活的艰辛。
  • 对仗:如“白凫飞处青林晚”,展现出音韵的和谐美感。
  • 拟人:将湖云比作可以安睡的对象,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体现了诗人渴望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尘海:象征生活的繁忙与烦扰。
  2. 白凫:象征自由与宁静。
  3. 翠壁:代表大自然的美丽与壮观。
  4. 湖云:象征诗人内心的情感与醉意。
  5. 山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苏老”指的是谁?
    A. 苏洵
    B. 苏轼
    C. 苏辙
    D. 苏东坡

  2. 诗人重返西湖后的感受是?
    A. 心情沉重
    B. 眼前景色倍感清晰
    C. 对友人的怀念
    D. 对人生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白凫”象征什么?
    A. 生活的苦难
    B. 自由与宁静
    C. 友情
    D. 诗人的心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西湖的美景与情感。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体现隐逸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守仁与苏轼的作品,可以发现两者对西湖的描绘各有特色,王守仁更注重内心感受,而苏轼则多了几分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阳明全集》
  • 《苏轼诗文选》
  • 《明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