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水碧粼粼,还疑洧与溱。
褰裳临翠渚,踏草及芳辰。
合岸花薰暖,双堤柳夹春。
今年风景好,直为远游人。
白话文翻译:
湖水碧绿而光滑,仿佛与洧水和溱水相媲美。
轻轻提起裙子走到碧绿的沙滩,踩着草地享受美好的春光。
岸边花香四溢,双堤的柳树映衬着春天的气息。
今年的风景真好,正是为了远道而来的游人。
注释:
- 碧粼粼:形容湖水清澈而泛光。
- 洧与溱:洧水、溱水是古代著名的水,形容湖水清澈。
- 褰裳:提起裙子,表示走近水边。
- 翠渚:青翠的沙洲。
- 芳辰:指美好的春天。
- 合岸:指两岸相合,形成的风景。
- 薰暖:花香温暖人心。
- 双堤:指两旁的堤岸。
典故解析:
- 洧水、溱水:二者均为古代著名的河流,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水景。
- 碧水: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水常常被用作寄托情感和描绘风景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兆,明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正值西湖的旅游旺季,诗人借此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游人的热情欢迎。
诗歌鉴赏:
这首《西湖春游词七首 其二》是吴兆对西湖春日美景的生动描绘,诗中以清澈的湖水和盛开的花草为背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开篇即以“湖水碧粼粼”点明主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令人仿佛置身于西湖之畔,感受到春水的波光粼粼。
接着,诗人描绘了游人轻盈的身影,提裙走近水边,生动地展现了游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此时,湖岸的花香和柳树的柔美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卷。最后两句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游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与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无不渗透着春天的气息,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情感,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湖水碧粼粼:描绘水色清透,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还疑洧与溱:巧妙地用洧水和溱水比较,显示出湖水的美丽。
- 褰裳临翠渚:通过提裙走近水边,展现游人享受春光的情景。
- 踏草及芳辰:进一步强调春天的美好。
- 合岸花薰暖:岸边的花香透着温暖,增强了春日的气氛。
- 双堤柳夹春:双堤的柳树象征着春天的繁荣。
- 今年风景好,直为远游人:概括全诗,表达对游人的热情欢迎。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水与洧水和溱水相提并论,增强了湖水的美感。
- 拟人:花香温暖人心,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合岸花薰暖,双堤柳夹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游人的欢迎,传达出一种和谐、愉悦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湖水:象征着宁静与清新,是自然的象征。
- 柳树:象征着春天,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花香:象征着美好与温暖,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洧与溱”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 A. 山
- B. 水
- C. 花
- D. 柳
-
“褰裳临翠渚”意为:
- A. 提起裙子走近水边
- B. 坐在岸边
- C. 踏上小舟
- D. 远眺山景
-
本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
- A. 秋天的萧瑟
- B. 春天的生机
- C. 夏日的炎热
- D. 冬季的寒冷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与人情之美。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表现江河的壮美与惆怅。
诗词对比:
- 吴兆的《西湖春游词》与李白的《庐山谣》:前者描绘春日的宁静与美好,后者则展现山水的雄伟与壮观,二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自然美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