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别后平安否》
时间: 2025-01-14 06:56:19意思解释
金缕曲·别后平安否
作者: 汪精卫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诗歌内容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离愁万斗,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一腔血,为君剖。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襟循环细读,残灯如豆。留此余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僝僽。愧戴郄头颅如旧。跋涉山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肠已断,歌难又。
白话文翻译
离别后你安好吗?再相逢时却是凄凉不已,往事难以回首,国家破碎、家园沦亡的无尽仇恨,让我这辈子难以承受,又增添了无尽的离愁。眼中、心里如同昨日,诉说着心中的期盼,每夜都希望与你携手共度。为了你,我愿意倾尽一腔热血。泪痕浸透了纸张,依靠着寒冷的衣襟细细品读,残灯如豆,余生究竟还有什么意义,空让故人感到惋惜。愧疚地承受着往昔的痛苦,如今我在山河间跋涉,知晓其不易,愿意孤魂守护在车前车后。肠子已断,歌声难再。
注释
- 平安: 安好、安然的状态。
- 凄凉: 形容悲惨冷清的景象。
- 国破家亡: 指国家破败、家庭破碎,常用来形容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
- 万斗: 形容数量众多的离愁别绪。
- 一腔血: 形容对国家或爱人的深厚感情和愿意为其付出一切的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精卫(1883-1944),原名汪兆铭,字洵之,近代政治家、诗人。他曾在辛亥革命中参与反清活动,后因政治分歧与国民党决裂,投身于亲日的抗战派。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交织。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汪精卫政治生涯的动荡时期,国家遭受外敌侵略,家庭破裂,情感压抑,抒发了他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亲人离别的苦痛。
诗歌鉴赏
《金缕曲·别后平安否》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破碎、家园沦亡的深切感受和对离别亲人的无尽思念。开头的“别后平安否”便道出了一种关切与忧虑,接着通过对过往的追忆,展现了对历史的无奈和悲痛。词中通过“国破家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愤懑与无力感,而“离愁万斗”则揭示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尤其是“泪痕料渍云笺透”,将眼泪与信纸的结合形象地展现出思念的深切与无奈。最后的“愿孤魂缭护车前后”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表明了他对故国的忧虑与对理想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后平安否: 表达对离别后对方安好的关心。
- 便相逢凄凉万事: 说明重逢时的凄凉心情与万般苦楚。
- 国破家亡无穷恨: 深刻揭示了国家与家庭遭受劫难的愤恨。
- 一腔血,为君剖: 表达对爱人或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修辞手法:
- 对仗: 词中通过对比和对仗手法增强情感的呼应。
- 比喻: 比如“泪痕”象征着离愁别绪,生动形象。
- 拟人: 通过“孤魂”来表现情感的主观性,与现实的对立。
主题思想: 这首词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沦陷的痛心与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反映出一种对理想破灭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离愁: 象征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惆怅。
- 孤魂: 代表着对逝去的追忆与对理想的无奈。
- 灯光: 残灯如豆的意象,暗示着孤独与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提到的“国破家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愤怒
C. 无奈
D. 幸福 -
“泪痕料渍云笺透”中“泪痕”象征着什么? A. 思念
B. 快乐
C. 冷漠
D. 忘却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样是对过去的追忆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 两者都表达了孤独与思念,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豪放,而汪精卫则更显阴郁的历史厚重感。
参考资料
- 《汪精卫诗词选集》
- 《近现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