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日夜应制(一作沈佺期诗)》

时间: 2025-01-06 13:13:27

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

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

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

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

白话文翻译: 洛阳城中的元宵夜,天子祈愿万年春。彩旗仪仗移至双阙,华筵盛宴招待九宾。舞蹈编排成苍颉字,灯火如法王之轮。不知不觉东方日出,远方的御笔新作垂挂。

注释:

  • 洛城:指洛阳,唐代东都。
  • 三五夜:指正月十五日夜,即元宵节。
  • 天子:指皇帝。
  • 彩仗:彩色的仪仗。
  • 双阙:宫殿前的两座高大的门楼。
  • 琼筵:华美的宴席。
  • 九宾:指九种宾客,泛指众多宾客。
  • 苍颉字:传说中苍颉创造的文字,此处指舞蹈动作模仿文字形状。
  • 法王轮:佛教中的法轮,此处比喻灯火形状。
  • 御藻:皇帝的文采,此处指皇帝的新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逖,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典雅,多涉及宫廷生活和节日庆典。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洛阳城元宵节的盛况,天子在此夜举行盛大的庆典,祈愿国家万年春,展现了宫廷的繁华和皇帝的文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城元宵夜的盛况,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繁华和皇帝的文采。诗中“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描绘了宫廷仪仗的华丽和宴会的盛大,而“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则通过舞蹈和灯火的意象,增添了节日的神秘和庄严。最后两句“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皇帝新作的发布,体现了皇帝的文采和对国家的祈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及天子的祈愿。
  • “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描绘了宫廷仪仗的华丽和宴会的盛大。
  • “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通过舞蹈和灯火的意象,增添了节日的神秘和庄严。
  • “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皇帝新作的发布。

修辞手法:

  • 比喻:“灯作法王轮”将灯火比喻为佛教中的法轮,增添了神秘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展现唐代宫廷的繁华和皇帝的文采,同时表达了天子对国家的祈愿和对节日的庆祝。

意象分析:

  • 彩仗:象征宫廷的华丽和庄严。
  • 琼筵:象征宴会的盛大和奢华。
  • 苍颉字:象征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 法王轮:象征佛教的庄严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三五夜”指的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答案:B

  2. “舞成苍颉字”中的“苍颉字”指的是什么? A. 古代文字 B. 舞蹈动作 C. 灯火形状 答案:A

  3. 诗中的“御藻新”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新作 B. 新的宫殿 C. 新的仪仗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沈佺期《正月十五夜应制》:同样描绘了元宵节的盛况。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绘了重阳节的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孙逖的《正月十五日夜应制》与沈佺期的《正月十五夜应制》:两者都描绘了元宵节的盛况,但孙逖的诗更注重宫廷的繁华和皇帝的文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孙逖的诗作。
  •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详细介绍了元宵节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