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仝余馆师儿叔侄登高用杜牧之韵》

时间: 2025-01-06 09:44:52

引望前山眼界飞,风翻碧草浪波微。

好凭篱菊撑持力,为殿秋光勿放归。

老幼随踪淩紫草,岩林筛影坐晴晖。

携来浊酒聊堪酌,不用花开候白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引望前山眼界飞,风翻碧草浪波微。
好凭篱菊撑持力,为殿秋光勿放归。
老幼随踪淩紫草,岩林筛影坐晴晖。
携来浊酒聊堪酌,不用花开候白衣。


白话文翻译:

站在高处眺望前方的山峦,视野开阔如同飞翔。微风翻动着碧绿的草,宛如轻波荡漾。
此时正好凭着篱笆边的菊花,借助它的力量,来抵挡秋日的光辉,不愿轻易归去。
老少皆随同我走过紫色的野草,岩石间的林影斑驳,坐在阳光下享受温暖。
携来一壶浊酒,聊作一番畅饮,不必等花开才盼望那身穿白衣的人。


注释:

  • 引望:指远望、眺望。
  • 前山:指眼前的山,代表自然美景。
  • 眼界飞:形容视野开阔。
  • 风翻碧草:形容微风吹动草地的情景。
  • 撑持力:借助菊花的力量。
  • 秋光:指秋天的阳光。
  • 殿:这里指代“保留”、“守护”。
  • 白衣:可能指代清雅、高洁的人物。

典故解析:

  •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菊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常与秋天联系在一起。
  • 浊酒:古代文人常以浊酒抒发情感,象征着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公辅,明代诗人,以其深厚的诗才和独特的个性而著称。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在古代非常盛行,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及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运用了细腻的笔触与生动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秋日的独特感受。开篇以“引望前山”点题,迅速将读者带入一个开阔的自然环境中,营造出一种自由飞翔的感觉。紧接着,诗人通过“风翻碧草浪波微”描绘了草地在风中轻轻起伏的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感,仿佛可以听到风吹草动的声音。

“好凭篱菊撑持力”则是诗中情感的转折,诗人寄情于菊,既是对秋天的依恋,也暗含了对人生的思考。接下来的“老幼随踪淩紫草”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了代际间的亲密关系。

最后两句“携来浊酒聊堪酌,不用花开候白衣”,则是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不必等待理想的到来,而是享受此时此刻的简单快乐。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是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引望前山眼界飞:远眺前方的山峦,视野如同飞翔般开阔。
  2. 风翻碧草浪波微:微风吹动着碧绿的草地,宛如轻柔的波浪。
  3. 好凭篱菊撑持力:正好依靠篱笆边的菊花,借助它的力量。
  4. 为殿秋光勿放归:为了抵挡秋日的光辉,不愿轻易离去。
  5. 老幼随踪淩紫草:老少皆随我走过紫色的野草。
  6. 岩林筛影坐晴晖:岩石间的林影斑驳,在阳光下悠闲坐着。
  7. 携来浊酒聊堪酌:携来一壶浊酒,聊作一番畅饮。
  8. 不用花开候白衣:不必等花开才盼望那身穿白衣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翻碧草”暗喻风的力量。
  • 拟人:如“菊撑持力”,赋予菊花以支持的力量。
  • 对仗:老幼随踪与携来浊酒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中放松心情的状态,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强调珍惜当下的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浊酒:代表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
  • 秋光:寓意变化与流逝的时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引望前山眼界飞”中的“眼界”指的是什么?
    A. 视野
    B. 眼睛
    C. 眼泪
    D. 眼神

  2. 诗中提到的“携来浊酒聊堪酌”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开怀
    C. 忍耐
    D. 期待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对秋天的感慨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人生的反思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登高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而黄公辅的这首诗则更为轻松,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享受。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黄公辅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诗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