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幽州赋诗见意时佐刘幕
作者: 李益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征戍在桑乾,年年蓟水寒。
殷勤驿西路,北去向长安。
白话文翻译:
军队驻守在桑乾河边,年年都感到蓟水的寒冷。
热切地期待着西边的驿道,想要北上前往长安。
注释:
- 征戍: 指军队防守、驻扎的地方。
- 桑乾: 地名,指桑干河,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 蓟水: 指蓟河,流经今河北省,水寒意象代表了环境的恶劣。
- 殷勤: 热切、恳切的样子。
- 驿西路: 指通往西边的驿道,驿道是古代传递消息与交通的重要路线。
- 长安: 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希望。
典故解析:
- 长安: 在古代诗歌中,长安常被作为理想的归宿和繁华的象征,代表了诗人对家乡、故土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字贞元,号少微,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明快,擅长写边塞诗,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边塞,反映了诗人对家国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无奈。诗中描绘了戍边士兵的艰辛与孤独,透出一种渴望归乡的情感。
诗歌鉴赏:
《幽州赋诗见意时佐刘幕》借助自然景象与戍边生活,深刻地表达了士兵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前两句“征戍在桑乾,年年蓟水寒”,不仅描绘了戍边环境的寒冷与凄凉,也暗示了士兵在艰苦环境中的长期驻守,心理的压抑和无奈。后两句“殷勤驿西路,北去向长安”,则转向一种希望与期待,虽然身处异乡,但心中仍对长安的向往充满热情。这种情感的对比让整首诗更加深刻,展现了士兵在严酷环境中仍然不忘归乡的执念。
整首诗运用了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既展现了边境的自然环境,也描绘了士兵的情感世界。通过对环境与内心感受的结合,李益成功地传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生活现状的反思,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征戍在桑乾:
- 描述士兵在桑干河边守卫的情景,体现出战争的艰辛和不易。
- 年年蓟水寒:
- 反复经历的寒冷水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殷勤驿西路:
- 期待着能够通往西边驿道,渴望回家的心情表现得尤为强烈。
- 北去向长安:
- 指向长安的方向,象征着归乡的希望与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 “征戍”与“殷勤”形成对比,前者是艰辛的守卫,后者是温暖的期待。
- 意象: “桑乾”和“蓟水”形成了自然环境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战士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乾: 象征着戍边的孤独与艰苦。
- 蓟水: 代表着寒冷与不易,渗透着士兵的苦楚。
- 长安: 理想的归宿,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安”指代什么?
- A. 诗人的家乡
- B. 古都
- C. 战场
- D. 以上皆是
-
“年年蓟水寒”中的“寒”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孤独
- C. 开心
- D. 生机
-
诗中士兵所期待的目标是什么?
- A. 归乡
- B. 战斗胜利
- C. 赏花
- D. 休息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崔颢的《黄鹤楼》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益的边塞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体现了对故土的思念,但李益更侧重于个体的孤独,而王之涣则通过壮阔的景象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李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