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弹筝歌(淮南韦太尉席上赠)》
时间: 2025-01-06 16:41:29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乃知此语未必然,
李周弹筝听不足。
闻君七岁八岁时,五音六律皆生知。
就中十三弦最妙,应宫出入年方少。
青骢惯走长楸日,
几度承恩蒙急召。
一字雁行斜御筵,锵金戛羽凌非烟。
始似五更残月里,凄凄切切清露蝉。
又如石罅堆叶下,
泠泠沥沥苍崖泉。
鸿门玉斗初向地,织女金梭飞上天。
有时上苑繁花发,有时太液秋波阔。
当头独坐摐一声,
满座好风生拂拂。
天颜开,圣心悦,紫金白珠沾赐物。
出来无暇更还家,且上青楼醉明月。
年将六十艺转精,
自写梨园新曲声。
近来一事还惆怅,故里春荒烟草平。
供奉供奉且听语,自昔兴衰看乐府。
只如伊州与梁州,
尽是太平时歌舞。
旦夕君王继此声,不要停弦泪如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周弹筝歌(淮南韦太尉席上赠)》
作者:吴融 〔唐代〕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乃知此语未必然,李周弹筝听不足。
闻君七岁八岁时,五音六律皆生知。
就中十三弦最妙,应宫出入年方少。
青骢惯走长楸日,几度承恩蒙急召。
一字雁行斜御筵,锵金戛羽凌非烟。
始似五更残月里,凄凄切切清露蝉。
又如石罅堆叶下,泠泠沥沥苍崖泉。
鸿门玉斗初向地,织女金梭飞上天。
有时上苑繁花发,有时太液秋波阔。
当头独坐摐一声,满座好风生拂拂。
天颜开,圣心悦,紫金白珠沾赐物。
出来无暇更还家,且上青楼醉明月。
年将六十艺转精,自写梨园新曲声。
近来一事还惆怅,故里春荒烟草平。
供奉供奉且听语,自昔兴衰看乐府。
只如伊州与梁州,尽是太平时歌舞。
旦夕君王继此声,不要停弦泪如雨。
白话文翻译
古人说,丝弦不如竹弦,竹弦又不如肉声。
但这句话似乎不完全正确,李周弹筝的声音让人听不够。
听说你在七八岁时,就已经懂得五音六律。
在众多乐器中,十三弦的筝尤为出色,尤其是应宫调。
青骢马在长楸树下奔跑,几次承蒙召唤。
一声琴音如雁阵斜飞,金声玉振如云烟。
最初像五更时的残月,凄凄切切如清露蝉鸣。
又如石缝间的叶子,泠泠沥沥如苍崖泉水。
鸿门宴上初见美景,织女用金梭飞向天际。
有时上苑繁花盛开,有时太液波浩渺。
在众人面前独自弹奏一声,满座的好风轻轻吹拂。
天子面露笑容,圣心快意,紫金白珠洒下恩赐。
出门后无暇回家,且在青楼醉看明月。
年近六十,技艺愈发精湛,自创梨园新曲。
最近心中还是感到惆怅,故乡的春天荒芜如烟草。
供奉着,供奉着,且听我说话,自古兴衰对乐府的深思。
如伊州与梁州,尽是太平之时的歌舞。
日夜君王听着这声音,不要停下,泪水如雨。
注释
- 丝、竹、肉:古代乐器的不同材料,指代不同的乐器音色。
- 李周:李周是唐代著名的弹筝艺术家。
- 应宫:古代音乐调名,常用于筝曲中。
- 青骢:指一种马,形容马的轻快敏捷,常用于比喻。
- 鸿门玉斗:指鸿门宴,象征着历史中的重大场合。
- 织女:中国神话中的织女,象征着美好与神秘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子华,号青溪。吴融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音乐和乐器,尤其在琴棋书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创作背景
《李周弹筝歌》创作于唐代,正值音乐和文化繁盛的时期。诗人在宴会上赠送此曲,表达对李周音乐才华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人对音乐的热爱。
诗歌鉴赏
《李周弹筝歌》作为一首赞美音乐和艺术的作品,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诗中通过对李周弹筝技艺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美妙与魅力。开篇即引入古人的说法,随后对李周的技艺进行细腻的描写,特别是“十三弦”的“应宫”调,显示出其音乐的独特与精致。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李周弹筝的场景,令人仿佛置身于那优雅的音乐之中。诗中提到的青骢马、鸿门宴、织女等典故,不仅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尤其是“满座好风生拂拂”一句,传达出音乐带来的愉悦氛围,让人感受到那种无形的共鸣与欢愉。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感叹于自己的故乡春荒,流露出对往昔的思念与对当下的忧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整首诗既有对音乐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开篇引用古人的说法,指出乐器的音色优劣。
- 乃知此语未必然,李周弹筝听不足:反驳古人的观点,强调李周的弹筝技艺超凡。
- 闻君七岁八岁时,五音六律皆生知:赞赏李周年幼时就懂得音乐理论。
- 就中十三弦最妙,应宫出入年方少:突出李周弹的十三弦筝技艺高超。
- 青骢惯走长楸日,几度承恩蒙急召:比喻李周的才华受到重视与青睐。
- 一字雁行斜御筵,锵金戛羽凌非烟:描绘弹奏时的音律如雁阵飞行般优美。
- 始似五更残月里,凄凄切切清露蝉:以清晨残月与蝉鸣描绘音色之清幽。
- 又如石罅堆叶下,泠泠沥沥苍崖泉:比喻音乐如泉水流淌,清脆动人。
- 鸿门玉斗初向地,织女金梭飞上天:历史与神话交融,构建出美妙的场景。
- 有时上苑繁花发,有时太液秋波阔:描绘自然美景与音乐的和谐。
- 当头独坐摐一声,满座好风生拂拂:弹奏时的气氛和聆听者的愉悦感。
- 天颜开,圣心悦,紫金白珠沾赐物:描绘天子对音乐的喜爱,恩赐之景。
- 出来无暇更还家,且上青楼醉明月:表现出对音乐的沉醉与放纵。
- 年将六十艺转精,自写梨园新曲声:强调岁月的积淀与技艺的进步。
- 近来一事还惆怅,故里春荒烟草平: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忧愁。
- 供奉供奉且听语,自昔兴衰看乐府:回顾历史,感慨乐府的兴衰。
- 只如伊州与梁州,尽是太平时歌舞:提到历史上的太平盛世。
- 旦夕君王继此声,不要停弦泪如雨:希望音乐可以永续传承,不断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始似五更残月里”,通过比喻形容音乐的清幽。
- 对仗:如“青骢惯走长楸日,几度承恩蒙急召”,增强韵律感。
- 拟人:如“满座好风生拂拂”,使音乐活动起来,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音乐的美妙与生命的感慨展开,表现了对艺术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通过对李周技艺的赞美,诗人传达了艺术与生活交融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丝、竹、肉:象征乐器的不同音色,寓意音乐的多样性。
- 青骢:代表青春与活力,象征着李周的才华。
- 鸿门宴:历史典故,象征着重要的场合与决策。
- 织女:象征美好与神秘,增强诗歌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李周”是指哪种乐器的演奏者? A. 琴
B. 笛
C. 筝
D. 嗩吶 -
“五音六律”主要指的是哪方面的知识? A. 诗歌
B. 音乐
C. 绘画
D. 舞蹈 -
诗中提到的“鸿门玉斗”是指: A. 一种乐器
B. 一个历史事件
C. 一种音乐风格
D. 一位神话人物
答案
- C. 筝
- B. 音乐
- B. 一个历史事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贾至,描绘了夜晚与音乐的结合。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表达了春天夜晚的美景与情感。
诗词对比
- 《李周弹筝歌》与《春江花月夜》:两者都以音乐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但前者更强调人对音乐的赞美与追求,而后者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对情感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