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汉州城楼》

时间: 2025-01-06 14:52:51

雨余秋色拂孤城,远目凝时万象清。

叠翠北来千嶂尽,漫流东去一江平。

从军固有荆州乐,怀古能无岘首情。

欲下阑干一回首,乌归帆没戍烟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余秋色拂孤城,
远目凝时万象清。
叠翠北来千嶂尽,
漫流东去一江平。
从军固有荆州乐,
怀古能无岘首情。
欲下阑干一回首,
乌归帆没戍烟明。

白话文翻译:

在雨后,秋天的色彩轻拂着孤独的城池,远望时,眼前的景象清晰明朗。北来的重重青山尽收眼底,东去的江水平缓流淌。作为军人,固然有荆州的快乐,然而怀古的情怀又怎能没有岘山的思念呢?我想要下到栏杆边再回首一看,看到那只归来的乌鸦帆船消失在戍楼的烟雾中。

注释:

  • 雨余:雨后,指雨水刚刚停歇。
  • 秋色:秋天的色彩,形容秋天的景象。
  • 孤城:指孤零零的城池。
  • 远目凝时:远望时,眼前的景象清晰。
  • 叠翠:重叠的青山,形容山的青翠。
  • 荆州乐:指在荆州的快乐,可能与军旅生活相关。
  • 岘首情:对岘山的怀念之情。
  • 阑干:栏杆,指城楼的栏杆。
  • 乌归帆:归来的乌鸦帆船,象征归乡的孤独感。

典故解析:

  • 荆州:古代一个重要的军事和交通中心,历史上与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相关。提到荆州,往往引发对豪杰和战争的思考。
  • 岘山:位于汉阳,因其美丽的山景而著称,与历史和情感的联结密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生于公元八世纪,活跃于中唐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情感细腻,风格清新。吴融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登汉州城楼》创作于吴融的军旅生涯中,正值唐代盛世时期,诗人登高望远,感慨自然与历史的交融,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伤感。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雨后秋天的景致,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开篇的“雨余秋色拂孤城”,给人一种清新而独特的感觉,描绘了秋天的气候和孤城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远望千山万水,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与赞美,“叠翠北来千嶂尽,漫流东去一江平”,突出了山水的壮丽和流动的江水,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情感的抒发,从军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但怀古的情怀又让人心生惆怅。诗人对岘山的思念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历史的追溯。最后两句,欲下阑干的回首,表现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过往的追忆,乌归帆的意象更是加深了这种情感的沉重与孤独。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感慨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余秋色拂孤城:描绘了雨后秋天的清新气息,孤城的寂寞感。
  2. 远目凝时万象清:远望时,眼前的景象清晰,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3. 叠翠北来千嶂尽:北方的青山重叠,展现了壮美的自然景观。
  4. 漫流东去一江平:平静的江水缓缓流向东方,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5. 从军固有荆州乐:提到军人的生活乐趣,带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情绪。
  6. 怀古能无岘首情: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岘山的思念使人感伤。
  7. 欲下阑干一回首:想要下到栏杆边,回首往事,情感更为浓烈。
  8. 乌归帆没戍烟明:暗示归家之路的孤独与无奈,帆船消失在烟雾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叠翠北来千嶂尽,漫流东去一江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事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孤城:代表孤独与寂寞,暗示诗人内心的情感。
  • 青山:象征着坚韧和永恒,展示自然的壮丽。
  • 江水:流动的象征,映射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
  • 乌归帆:归乡的渴望,表现情感的孤独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城”主要表现什么情感?

    • A. 自由
    • B. 孤独
    • C. 快乐
  2. “叠翠北来千嶂尽”中“叠翠”指的是:

    • A. 绿色的植物
    • B. 重重的青山
    • C. 清澈的河流
  3. 诗人提到的“荆州乐”是指:

    • A. 军旅生活的乐趣
    • B. 自然的美好
    • C. 个人的快乐

答案:

  1. B. 孤独
  2. B. 重重的青山
  3. A. 军旅生活的乐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吴融的《登汉州城楼》:通过自然与情感的结合,展现孤独的思考。
  • 杜甫的《登高》: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更多地关注社会与历史的悲剧。

两者皆通过登高望远,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情感基调和关注点有所不同。吴融偏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展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