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山叠叠树高低,景色苍茫望欲迷。
江上有舟人荡桨,林间无路石成蹊。
柴门昼掩车尘杳,茅屋春来野鸟啼。
昭代徵贤勤束帛,高才未许学幽栖。
白话文翻译
群山重叠,树木高低错落,景色苍茫令人迷失方向。江面上有一只小舟,正在荡漾着桨,林间没有通路,只有石头上的小路。白天柴门紧闭,车尘无踪,茅屋里春天来了,野鸟在鸣叫。昭代(指汉朝)征召人才,勤奋工作的人身上束缚着绢帛,高才却未被允许隐居于幽静之处。
注释
- 云山:指云雾缭绕的山。
- 叠叠:层层叠叠,形容山的层次感。
- 苍茫:形容景色模糊而广阔。
- 荡桨:划动船桨,形容船在水面上的活动。
- 石成蹊:指石头上形成的小路,形容环境的艰难。
- 柴门:木柴做的门,常用于农村。
- 车尘:车辙的尘土,形容环境清幽。
- 昭代:古代汉朝,指征召人才的典故。
- 束帛:指身上束缚着的绢帛,象征受限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商辂,明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上对人才的渴求与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迷恋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开头两句“云山叠叠树高低,景色苍茫望欲迷”以层层叠叠的山景引入,展现出一种苍茫的意境,给人一种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江面上的小舟和林间的石路,进一步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氛围。
而后两句“柴门昼掩车尘杳,茅屋春来野鸟啼”则传达出一种生活的安宁与闲适。柴门紧闭,车尘无踪,暗示着远离世俗纷扰,享受自然的乐趣。最后一句“昭代徵贤勤束帛,高才未许学幽栖”则以历史典故作结,揭示出诗人对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压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士人心中对理想与现实的困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隐逸与世俗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山叠叠树高低: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峦与高低错落的树木,展现出自然景色的层次感。
- 景色苍茫望欲迷:景色辽阔而模糊,给人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表现出自然的神秘。
- 江上有舟人荡桨:描绘江面上小舟划动的情景,传达出一种生动的气息。
- 林间无路石成蹊:环境艰难,形容林中没有通行的小路,只有石头上形成的蹊径。
- 柴门昼掩车尘杳:柴门闭合,车尘无踪,形容环境的清幽与宁静。
- 茅屋春来野鸟啼:春天到来,茅屋旁野鸟鸣叫,表现了自然的生机。
- 昭代徵贤勤束帛:提到汉朝征召人才,表现出对才华的渴求。
- 高才未许学幽栖:即使有才华的人,也未被允许隐居,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山叠叠”比喻自然的层次感。
- 拟人:鸟儿的“啼”声仿佛在诉说自然的情感。
- 对仗:如“柴门昼掩”与“茅屋春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云山:象征着大自然的壮阔与神秘。
- 舟:代表着生活的自由与流动。
- 柴门:象征着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 鸟啼: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上有舟人荡桨”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自由的生活
- B. 忧伤的心情
- C. 繁忙的城市
-
“柴门昼掩车尘杳”中,柴门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 A. 田园生活的宁静
- B. 繁华的都市
- C. 追求的理想
-
诗中提到的“昭代徵贤”主要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 A. 对人才的渴求
- B. 对战争的反思
- C. 对和平的向往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李白《庐山谣》: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加奔放,与商辂的隐逸情怀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商辂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