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二首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1:59:12

诗肠搜苦怯茶瓯,信手拈书却枕头。

檐溜滴残山院静,碧花红穗媚凉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居二首 其二
作者: 元好问

诗肠搜苦怯茶瓯,
信手拈书却枕头。
檐溜滴残山院静,
碧花红穗媚凉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的诗肠在茶瓯中搜寻着苦涩的滋味,
随手拈来书籍却又要用它作枕头。
屋檐下的水滴声在宁静的山院中回响,
碧色的花儿与红色的穗子在凉秋中相映成趣。

注释:

字词注释:

  • 诗肠:指诗人的情感和灵感。
  • 茶瓯:茶碗,泡茶的器具。
  • 信手拈书:随手拿起书籍,形容随意而自然。
  • 檐溜:屋檐滴水,指从屋檐流下的水滴。
  • 残山:指山的余影或残破的景象。
  • 碧花红穗:形容花的颜色和穗的颜色,代表秋天的景色。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是“茶瓯”和“书”都可以理解为文人雅士生活的一部分,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叔华,号十洲,金朝末年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山水风景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山居生活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在金朝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隐居,表现了对世俗的逃避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深邃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开头两句,诗人以“诗肠搜苦怯茶瓯”传达了对创作的艰辛与不易,那种在创作中苦苦寻觅灵感的状态令人感同身受。茶瓯象征着静谧的思考和品味,隐喻着诗人渴望在苦涩中发现美。接下来的“信手拈书却枕头”,则描绘了诗人随性而为的生活状态,书籍成为他情感的寄托,枕头则暗示了思考与安宁。

后两句描绘了山中秋日的宁静景象。檐下水滴声声入耳,带来一种清幽的气息,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而“碧花红穗媚凉秋”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秋季的丰盈与美丽。全诗在自然与人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诗肠搜苦怯茶瓯:诗人通过“诗肠”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感到困惑与苦涩。
  2. 信手拈书却枕头:随意拿起书籍,轻松自然,但也暗示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寄托。
  3. 檐溜滴残山院静:屋檐的水滴声响回荡在安静的山院中,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4. 碧花红穗媚凉秋:描绘秋天的花和谷物,表现出秋天的丰收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肠”比作情感的寄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碧花红穗”,在色彩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水滴声被赋予了生命感,增强了自然的气氛。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他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与安宁的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内心的矛盾与对创作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茶瓯:象征思考与内心的苦涩。
  • :代表知识与情感的寄托。
  • 檐溜:象征宁静的生活。
  • 碧花红穗:表现秋天的色彩与丰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肠搜苦怯茶瓯中,“茶瓯”象征什么?
    A. 忧虑 B. 宁静 C. 享受
  2. “碧花红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3.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追求宁静 C. 兴奋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王维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元好问的《山居二首》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美。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哲理思考,而元好问则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活细节展现出对内心世界的探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好问诗词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