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翟道中》

时间: 2025-01-06 13:51:07

长路伶俜里,羁怀苍莽中。

千山分晚照,万籁入秋风。

频见参旗缩,虚传朔幕空。

故园归未得,细问北来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路伶俜里,羁怀苍莽中。
千山分晚照,万籁入秋风。
频见参旗缩,虚传朔幕空。
故园归未得,细问北来鸿。

白话文翻译:

在漫长而孤寂的旅途中,心中的思绪在广袤的天地间徘徊。
千山万岭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苍翠,万物的声音在秋风中沉寂。
常常看到远方的军旗在缩小,似乎传递着北方的寒冷和空虚。
故乡的归期尚未到来,细心打听归来的鸿雁是否有我的消息。

注释:

  • 伶俜:孤独、孤寂。
  • 羁怀:羁绊的思绪、心情。
  • 苍莽:形容广阔而荒凉的景象。
  • 分晚照:指傍晚时分的阳光洒落在千山之上。
  • 万籁:形容万物的声音,通常指自然界的声音。
  • 朔幕:北方的寒冷、气候。
  • 细问北来鸿:细心询问从北方归来的鸿雁,意指问故乡的消息。

典故解析:

在古代,鸿雁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诗中提到北来的鸿雁,暗指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池,金朝著名的文学家、词人、诗人。他的诗词以豪放、清丽见称,尤其擅长抒情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旅途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旅途中的孤独感。金朝时期,社会动荡,民众生活艰难,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感受,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阳翟道中》是一首充满孤独感与思乡情的作品。诗人以长路和苍莽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他在旅途中的心境。从“长路伶俜里”开篇,便渗透着一种孤独的气息,随着旅途的推进,思念的情感愈发浓烈。诗中“千山分晚照”展现了傍晚的美丽,同时也隐喻了离别的惆怅。

在描写自然时,诗人并不只是单纯地描述风景,而是通过“万籁入秋风”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却又空旷的氛围,象征着他内心的孤寂与思绪的飘荡。接下来的“频见参旗缩”则用军事意象,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最后两句“故园归未得,细问北来鸿”中,诗人用鸿雁来象征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体现了他心中对故园的渴望与无奈。这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通过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现了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路伶俜里:旅途漫长而孤独,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2. 羁怀苍莽中:在广袤的天地间,心中的思念与牵挂无处安放。
  3. 千山分晚照:傍晚的阳光洒落在千山之上,既有美感也带有忧伤。
  4. 万籁入秋风:秋风吹来,万物寂静,暗示着一种冷清与孤独。
  5. 频见参旗缩:远方的军旗逐渐缩小,似有战乱之象,同时与思乡呼应。
  6. 虚传朔幕空:传递着北方的空寂,暗指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7. 故园归未得:归乡之路未能实现,表达了渴望与无奈。
  8. 细问北来鸿:询问归来的鸿雁,象征着对故乡消息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途比作长路,表达孤独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万籁入秋风”。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形成韵律美。

主题思想:

全诗主要表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路:象征人生旅途的艰辛与漫长。
  • 苍莽:暗示自然的广阔与心灵的迷惘。
  • 秋风:代表萧瑟、孤独的情感。
  • 鸿雁:象征思乡和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路伶俜里”所表达的情感是: A. 轻松愉快
    B. 孤独悲伤
    C. 兴奋激动

  2. “故园归未得”意味着: A. 已经回到故乡
    B. 仍在旅途之中
    C. 故乡不再存在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送别》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1. 《静夜思》 -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加直接和情感浓烈。
  2. 《送别》 - 王之涣:通过送别表达离愁别绪,风格与《阳翟道中》相似,但更多关注于友谊与离别。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元好问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