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广州荔支词 其五十二
原文展示:
日领花篮摘数千,高堂真是荔支仙。儿孙一一皆丫髻,绿核喧争满膝前。
白话文翻译:
这一日我提着花篮,摘下数千颗荔枝。高堂之上,真是荔枝的仙境。儿孙们一个个都梳着丫髻,绿核的果实喧闹着争相满膝而前。
注释:
- 日领:指提着,带着的意思。
- 花篮:用来盛放荔枝的篮子。
- 高堂:指高大的厅堂,象征着富贵和美好环境。
- 荔支仙:形容这里的荔枝丰美,仿佛是仙境中的美果。
- 儿孙:指后代子孙。
- 丫髻:一种发型,通常指小女孩的发髻。
- 绿核:指荔枝的果核。
- 喧争:争相,互相争夺。
典故解析:
荔枝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美好的象征,尤其在南方地区,荔枝的丰收常常与幸福、团圆联系在一起。此诗通过孩童的形象,表达了家族兴旺、幸福美满的生活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5-1640),明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生于广州,常以南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为题材进行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正值南方荔枝丰收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这一场景,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族团圆的美好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荔枝丰收的喜悦场景。开头的“日领花篮摘数千”描绘了一幅丰收的画面,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诗中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丽,还反映了家庭的和谐美满。尤其是“儿孙一一皆丫髻”,将孩子们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传达出一种幸福和生机勃勃的气氛。整首诗语言简练却富有情感,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家庭的深情厚谊,体现了诗人在平凡生活中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领花篮摘数千:画面开端,描绘了作者提着花篮收获荔枝的情景,暗示了丰收的喜悦。
- 高堂真是荔支仙:高堂中荔枝如仙果般美丽,强调荔枝的珍贵和环境的优雅。
- 儿孙一一皆丫髻:孩子们的发型活泼可爱,象征着家庭的快乐和生机。
- 绿核喧争满膝前:绿核的果实很多,象征着丰收的喜悦与团圆的幸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堂比作“荔支仙”,增强了荔枝的美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荔枝丰收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传达了家庭和睦、子孙兴旺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荔枝:象征着丰收与幸福。
- 花篮:代表着劳动的成果和对生活的热爱。
- 儿孙:象征着家族的延续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堂”指的是什么? A. 高大的厅堂
B. 书房
C. 客厅
D. 厨房 -
“儿孙一一皆丫髻”中的“丫髻”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发型
C. 一种果实
D. 一种衣服 -
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荔枝的丰收
B. 春天的花朵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雪花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屈大均的《广州荔支词》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侧重于家庭的幸福与丰收的喜悦,而后者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