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亭》

时间: 2025-01-06 07:02:00

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白话文翻译:

只怪那素雅的亭子沾染了黛色,溪水的烟雾为我染上了莓苔的颜色。想要知道源头上春风何时吹起,看看那桃花是如何顺着水流而来的。

注释:

  • 素亭:指的是白色的亭子,素雅无华。
  • 黛色:指深青色,形容亭子被周围环境的颜色染上了。
  • 溪烟:指溪水上升起的雾气或烟雾。
  • 莓苔:指生长在湿润环境中的苔藓,通常呈现绿色。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桃花:象征春天和美好的事物。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提及的“桃花逐水来”可以联想到古代诗词中桃花常用来象征春天与美好的爱情,如《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施肩吾,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施肩吾游历山水之间,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临水亭》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诗中通过“素亭”和“溪烟”的对比,展现了亭子的清雅和周围环境的融合。亭子在水边,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幽静、朦胧的意境。诗人用“只怪”开头,仿佛在自责,实际上却是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知与融入。

接下来的“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则是诗歌的高潮,诗人通过桃花的意象,引出了春天的气息。这一联不仅描绘了春风的温暖,还暗示了生机与希望。桃花的漂流,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示了唐代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只怪素亭黏黛色:指亭子因周围环境而变得暗淡,暗示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溪烟为我染莓苔:溪水的烟雾在滋养苔藓,表现了自然的生生不息。
    • 欲知源上春风起:引出春天的主题,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 看取桃花逐水来:桃花随着水流而来,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春天的到来。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亭子和溪水的颜色进行对比,突出环境的美。
    • 拟人:桃花“逐水来”,赋予了花朵生命,营造了生动的意象。
    • 对仗:首联和次联的结构对称,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素亭:象征清雅与宁静。
  • 溪烟:象征自然的神秘与变幻。
  • 莓苔:代表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美丽。
  • 桃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素亭”指的是什么颜色的亭子?

    • A. 红色
    • B. 白色
    • C. 绿色
  2. “看取桃花逐水来”中的“取”字意指什么?

    • A. 拿
    • B. 看
    • C. 观察
  3.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望洞庭》

诗词对比:

  • 施肩吾的《临水亭》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注重细腻与温情,后者则表现出壮阔与远见。两首诗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通史》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