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小楼夜坐盈耳秋声感赋长调》
时间: 2025-01-04 08:12: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天如海沉沉,倚楼愁对残宵迥。
浮云万态,边鸿凄唳,忧怀难摒。
撼瓦惊雷,鸣檐急雨,悚然倾听。
待长空满目,临街又怯,斜栏外,秋风劲。
太息漂萍断梗,况明朝阴晴无定。
乌啼月落,帘深梦浅,灯摇魂冷。
紫陌迷尘,晓阴入望,坠瓶沉井。
任重门自掩,沧江老卧,过时光永。
白话文翻译
碧蓝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沉沉,我倚靠在楼上,忧愁地对着残夜。
浮云变幻万千,边上的鸿雁悲鸣,我的忧愁难以消除。
雷声撼动瓦片,急促的雨声敲打屋檐,让我惊恐地倾听。
当我看到广阔的天空,走到街边又感到怯懦,斜靠在栏杆外,秋风呼啸。
我叹息着,漂浮的萍草与断梗一样,况且明天的阴晴也无定。
乌鸦啼叫,月亮落下,窗帘深处梦境浅薄,灯光摇曳,心灵寒冷。
在尘土迷蒙的街道上,清晨的阴云入眼,仿佛沉瓶沉入井中。
我任凭沉重的门自己关上,沧江老去,时光无情流逝。
注释
- 碧天如海:形容天空的颜色深邃而广阔,如同大海一般。
- 残宵:指夜晚的余晖,已接近黎明。
- 浮云万态:浮动的云彩变化多端,象征人生的无常。
- 边鸿:指飞翔的鸿雁,常用来比喻孤独或思乡之情。
- 撼瓦惊雷:形容雷声大作,震动了屋顶的瓦片。
- 灯摇魂冷:灯光摇曳,带来心灵的寒冷感。
典故解析
- 浮云: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借以表达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 乌啼月落:乌鸦的啼叫和月亮的落下,常常与孤独、失落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桐芬(近代),生于晚清,活跃于民国时期,诗词风格受传统影响深厚,擅长抒情,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夜,诗人身处小楼,听着秋风的呼啸,感受到秋季的孤寂与无常,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水龙吟 小楼夜坐盈耳秋声感赋长调》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思索。开篇的“碧天如海沉沉”,用深邃的天空引入秋夜的主题,带出一种沉重的氛围。诗中多次提到自然景象,如“浮云万态”和“边鸿凄唳”,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更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雨声与雷声的交织,表现出对自然的敏感和人内心的波动。尤其是“灯摇魂冷”,将夜晚的孤寂感推向高潮,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形的孤独。最后几句“任重门自掩,沧江老卧,过时光永”,通过对门的闭合和江水的流逝,隐喻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沉重,令人深思。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忧伤,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具有深远的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天如海沉沉:描绘天空的颜色和深度,暗示诗人的情绪。
- 倚楼愁对残宵迥:诗人在楼上凝视残夜,感受到孤独。
- 浮云万态,边鸿凄唳,忧怀难摒:浮云和鸿雁的变化引发诗人的忧愁。
- 撼瓦惊雷,鸣檐急雨,悚然倾听:描绘暴雨来临时的情景,表现诗人的惊恐。
- 待长空满目,临街又怯,斜栏外,秋风劲:诗人对未来的恐惧和对秋风的感受。
- 太息漂萍断梗,况明朝阴晴无定:感叹人生的无常与未来的不可预知。
- 乌啼月落,帘深梦浅,灯摇魂冷:描绘夜晚的孤寂与梦境的浅薄。
- 紫陌迷尘,晓阴入望,坠瓶沉井:形容清晨的迷雾与人生的沉重。
- 任重门自掩,沧江老卧,过时光永: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碧天如海”将天空与大海相提并论。
- 拟人:“灯摇魂冷”赋予灯光以人类情感。
- 对仗:如“乌啼月落,帘深梦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感,展现了深邃的哲思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天:象征开阔与深邃。
- 浮云:象征无常与变化。
- 秋风:象征萧瑟与孤独。
- 乌啼:象征悲伤与孤独。
- 灯光:象征内心的孤寂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残宵”指的是什么?
- A. 清晨
- B. 夜晚的余晖
- C. 白天
-
“任重门自掩”这句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
诗中的“浮云万态”表达了什么?
- A. 生命的无常
- B. 自然的美丽
- C. 幸福的生活
答案
- B. 夜晚的余晖
- B. 孤独
- A. 生命的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邓桐芬与李白:邓的诗中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情感,而李白则常以豪放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
- 邓桐芬与苏轼:邓的作品多表现个人的忧愁,苏轼则常以人生哲理为主题,表现出更为豁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