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时间: 2025-01-06 09:31:14

淮王高宴动江都,曾忆狂生亦坐隅。

九里楼台牵翡翠,

两行鸳鹭踏真珠。

歌听丽句秦云咽,诗转新题蜀锦铺。

惆怅晋阳星拆后,世间兵革地荒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淮王高宴动江都,曾忆狂生亦坐隅。
九里楼台牵翡翠,两行鸳鹭踏真珠。
歌听丽句秦云咽,诗转新题蜀锦铺。
惆怅晋阳星拆后,世间兵革地荒芜。

白话文翻译:

淮王在江都举行盛大的宴会,我曾经也在这样的场合中醉意朦胧。
九里高楼连接着翡翠般的美景,两行鸳鸯和白鹭在真珠般的水面上轻盈漫步。
歌声中传来的美妙句子让人心痛,诗歌的题材也在不断更新,如蜀锦般华丽铺展。
我感到惆怅,晋阳的繁星已然消散,现世却是兵戈四起,土地荒芜。

注释:

  • 淮王:指的是淮南王,历史上著名的王侯。
  • 狂生:指的是放荡不羁的诗人,可能是指李白等人。
  • 九里楼台:象征高大的建筑,表现出江都的繁华。
  • 翡翠:形容景色的美丽和娇艳。
  • 鸳鹭:常象征爱情与美好生活。
  • 秦云:指代秦地的歌声,寓意悠扬动听。
  • 蜀锦:指的是蜀地出产的精美丝织品,象征富丽与华贵。
  • 晋阳:指的是山西地区,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 兵革:指战争与动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5年-904年),字子美,号少陵,唐代诗人,著名的“诗中有画”的代表,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和人生感慨。

创作背景:

《江都》创作于唐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江都的繁华盛宴,表达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惆怅。

诗歌鉴赏:

《江都》是一首表现诗人复杂情感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江都的繁华与盛宴,展示了唐代士人的风采与生活。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开始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忧虑。开头两句勾勒出一幅热闹的宴会场景,令人想起昔日的欢愉;而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特别是“九里楼台牵翡翠”和“两行鸳鹭踏真珠”,字句间流露出轻盈与美丽。然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的惆怅感愈发明显,尤其是最后两句,直面了社会动荡与人间苦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个诗作在描绘美景与表达哀伤之间,形成了一种富有张力的艺术效果,展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淮王高宴动江都:描绘了淮王在江都的盛大宴会,气氛热烈。
  • 曾忆狂生亦坐隅:回忆自己曾在这样的场合中欢聚,表现诗人的怀旧情绪。
  • 九里楼台牵翡翠:意象华美,展现了江都的壮丽景色。
  • 两行鸳鹭踏真珠:描绘了自然的优雅与安宁。
  • 歌听丽句秦云咽:歌声动听却又带着一丝哀伤,反映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诗转新题蜀锦铺:诗歌的题材不断更新,象征着艺术的繁荣与华美。
  • 惆怅晋阳星拆后:表达了对曾经美好生活的惋惜。
  • 世间兵革地荒芜:揭示了现实的严峻,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鸳鹭”“真珠”,形成了优美的音韵。
  • 比喻:将楼台比作翡翠,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拟人:歌声被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繁华与荒芜,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失落,体现了对历史轮回与人世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江都:象征繁华与青春。
  • 鸳鹭:象征爱情与美好生活。
  • 蜀锦:象征华贵与艺术的繁荣。
  • 兵革:象征战争带来的苦难与破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淮王”指代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唐太宗
    • B. 淮南王
    • C. 李白
  2. “九里楼台牵翡翠”中的“翡翠”象征什么?

    • A. 繁荣
    • B. 美丽
    • C. 贫穷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欢乐
    • B. 惆怅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罗隐《江都》李白《将进酒》

  • 两首诗均表现了对昔日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江都》更侧重于对社会动荡的描绘,而《将进酒》则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对酒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罗隐诗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