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4-09-19 20:41:46

一夜波红多泪,三秋庭绿迎霜。

远怀无事不凄凉。

窗深闻暗雨,楼迥见斜阳。

却想小姑居处,一双舞燕雕梁。

如金閒梦隔金堂。

犹怜明月好,长为照流黄。

意思解释

临江仙

作者: 黄侃 〔近代〕

原文展示:

一夜波红多泪,三秋庭绿迎霜。
远怀无事不凄凉。窗深闻暗雨,楼迥见斜阳。
却想小姑居处,一双舞燕雕梁。
如金闲梦隔金堂。犹怜明月好,长为照流黄。

白话文翻译:

一夜之间,红色的波浪仿佛流下了许多眼泪,三秋的庭院中,绿叶迎来了霜寒。
远方的思念无事可做,心中却感到凄凉。窗内静静地听着暗雨,楼外斜阳映照。
不禁想起小姑的居所,那里一对燕子在雕梁上翩翩起舞。
如同梦境般的金堂,仿佛与我隔着无尽的距离。
我依旧怜惜那明月,它长久地照耀着流动的黄昏。

注释:

  • 波红多泪:形容湖水在夜色中波动,像流下泪水,表达心中的忧伤。
  • 三秋庭绿迎霜:三秋指的是秋天的季节,庭院里的绿色植物迎来了霜冻,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 窗深闻暗雨:深窗静听窗外的雨声,暗示孤独与沉静。
  • 楼迥见斜阳:远处的楼阁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反衬出内心的孤寂。
  • 小姑:指的是诗人的亲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 舞燕雕梁:燕子在雕刻精美的横梁上飞舞,象征生机与活力。
  • 犹怜明月好:仍然喜欢明亮的月光,代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侃(1885-1934),字惕庵,号曦庵,近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及教育家。他致力于古诗词的研究与创作,风格上追求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临江仙》创作于黄侃的晚年时期,正值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积淀,诗中流露出对亲情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黄侃的一首具有深厚情感的词作。全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观察与对生活的思考。开头的“波红多泪”与“庭绿迎霜”以鲜活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秋冬交替的景象,给人以寒冷与凄凉的感受。诗人在此描绘出内心的孤独,随之而来的“远怀无事不凄凉”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绪。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窗外的“暗雨”和“斜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雨的阴郁与夕阳的温暖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氛围。此时,诗人的思绪飘向了“小姑居处”,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愈发显著,燕子在雕梁上的舞动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令整首诗的情感得以升华。

最后,诗人以“犹怜明月好”收尾,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未来的无奈与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黄侃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夜波红多泪:夜晚的湖面波光闪烁,似乎在流泪,象征悲伤。
  2. 三秋庭绿迎霜:秋天的庭院绿意盎然,却已迎来霜寒,暗示悲凉。
  3. 远怀无事不凄凉:远方的思念无事可做,心中愈加凄凉。
  4. 窗深闻暗雨,楼迥见斜阳:窗内静听雨声,楼外夕阳映照,反映孤独。
  5. 却想小姑居处:思念亲人,情感转向温暖的回忆。
  6. 一双舞燕雕梁:描绘燕子在梁上的舞动,象征生机与温馨。
  7. 如金闲梦隔金堂:梦境与现实的隔阂,表现对美好状态的渴望。
  8. 犹怜明月好,长为照流黄:对明月的眷恋,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波红多泪”比喻内心的忧伤。
  • 对仗:如“窗深闻暗雨,楼迥见斜阳”,形成动静结合的对比。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内心情感,如月亮、燕子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基调既有悲凉又充满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红:象征情感的流动与伤感。
  • 庭绿: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斜阳:寓意温暖与希望。
  • 明月:象征美好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夜波红多泪”中的“波红”指的是什么?
    A. 夜色 B. 湖水 C. 眼泪

  2. 诗中提到的“小姑”是指:
    A. 朋友 B. 亲人 C. 诗人自己

  3. “犹怜明月好”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美好时光 B. 亲情 C.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更加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在抒发对月的思考中融入了更为广泛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对生命的思索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黄侃相关的诗词研究文章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