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题南通州费氏澹远楼图》
时间: 2024-09-19 20:41: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世蠹鱼甘食字,白头闲了书生。楼高能见里河清。平潮三十里,占动一州城。此腹容卿千百辈,布袍声价非轻。下帘谁复要时名。木棉如雪处,省识旧灯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慨。“入世蠹鱼甘食字”意指生活在世间的人如同蠹鱼般啃噬文字,表达了对世俗繁琐的厌倦;“白头闲了书生”则描绘了年老的书生在闲适中感叹时光流逝。诗人站在高楼上,可以看到清澈的里河,展现了楼高望远的意境;“平潮三十里,占动一州城”则表现出水面平静但能波动周围的城市,暗示着外界的纷扰。“此腹容卿千百辈,布袍声价非轻”表达了诗人心中所包容的文化底蕴与自我价值。“下帘谁复要时名”则是对名利的淡薄与无所谓;“木棉如雪处,省识旧灯檠”最后一句以木棉花的白色象征着纯净,回忆起过去的灯光,传达出一丝怀旧之情。
注释:
- 蠹鱼:一种以啃食书籍、字画等为生的虫子,借此形容人们在世俗中沉迷于文字的状态。
- 白头:指头发花白,形容年老。
- 楼高能见里河清:意指从高处可以看到清澈的河流,象征着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
- 平潮三十里:描绘水面平静的景象,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内心的平静。
- 布袍声价非轻:布袍是古代文人或读书人的服饰,意味着不仅身份地位不容小觑,也隐含着文化的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宣龚,清代诗人,生于动荡年代,生活遭遇坎坷,性格洒脱,善于抒发内心情感,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通州的费氏澹远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在社会变迁中,诗人寄情于自然与历史,反映出他对城市发展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通过高楼远望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诗中的“入世蠹鱼”形象生动,深刻揭示了世俗生活对真理与智慧的侵蚀。而“白头闲了书生”则展现出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仿佛在告诫读者珍惜光阴。同时,高楼所提供的视角与清澈河流的意象,象征着诗人渴望超越世俗,追寻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清明。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布袍的描绘与名利的淡泊,表达了对文化与身份的认同,强调了内心的充实与外在的形象之间的对比。最后的“木棉如雪处”,则是对旧时光的温情回忆,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怀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文化与自然的感悟,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入世蠹鱼甘食字: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文化的侵蚀,表现了对世俗的厌倦。
- 白头闲了书生:老年书生的闲适状态,反映出对岁月的感慨。
- 楼高能见里河清:从高处望去,河流清澈,象征心境的清明。
- 平潮三十里,占动一州城:平静的水面却能引发波动,暗示外界的复杂。
- 此腹容卿千百辈,布袍声价非轻:包容历史文化的厚重,表明自身的文化自信。
- 下帘谁复要时名:对名利的淡薄,表现出内心的宁静。
- 木棉如雪处,省识旧灯檠:用木棉花的纯净象征怀旧,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蠹鱼”,生动形象地表达对世俗生活的看法。
- 对仗:如“楼高能见里河清,平潮三十里,占动一州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与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蠹鱼:象征世俗对文化的侵蚀。
- 白头书生:代表了对岁月的感慨与人生的反思。
- 里河:象征清澈的内心与豁达的视野。
- 布袍:隐喻文化底蕴与自我价值。
- 木棉:象征纯洁与怀旧,唤起对往昔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入世蠹鱼”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形容人们对文化的侵蚀
C. 一种书生 -
诗中“白头闲了书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岁月的感慨
C. 对名利的追求 -
“木棉如雪处”意指? A. 旧时光的怀念
B. 生活的繁华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临江仙》与《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临江仙》更侧重于对文化的反思,而《登高》则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精粹》
- 《李宣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