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褭褭临窗竹。蔼蔼垂门桐。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白话文翻译: 窗边的竹子轻轻摇曳,门前的桐树茂密低垂。明亮的房间里,女子容光焕发,高台上清冷孤寂。她的志向高洁如秋霜,容颜艳丽如春日红花。人生谁能不经历离别,只恨你早早从军而去。夜晚弹琴,月色也感到羞愧,青黛色的妆容在春风中显得羞涩。
注释:
- 褭褭:轻轻摇曳的样子。
- 蔼蔼:茂密的样子。
- 灼灼:明亮、光彩照人的样子。
- 泠泠:清冷、孤寂的样子。
- 明志逸秋霜:志向高洁,超越秋霜。
- 玉颜艳春红:容颜如玉,艳丽如春日红花。
- 鸣弦惭夜月:弹琴时,月色也感到羞愧。
- 绀黛羞春风:青黛色的妆容在春风中显得羞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令晖,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至今,展现了当时文人的情感与审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行从军的情人的思念与怨恨,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行情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怨恨。诗中“褭褭临窗竹”和“蔼蔼垂门桐”描绘了静谧的环境,而“灼灼青轩女”和“泠泠高台中”则突出了女子的美丽与孤寂。后文通过“明志逸秋霜”和“玉颜艳春红”进一步强化了女子的形象,而“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则表达了她的情感冲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南北朝时期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褭褭临窗竹”:描绘窗边竹子轻轻摇曳的景象,营造静谧氛围。
- “蔼蔼垂门桐”:门前的桐树茂密低垂,增加了诗的意境。
- “灼灼青轩女”:明亮的房间里,女子容光焕发,形象鲜明。
- “泠泠高台中”:高台上清冷孤寂,突出了女子的孤独。
- “明志逸秋霜”:女子的志向高洁,超越秋霜,展现了她的品格。
- “玉颜艳春红”:容颜如玉,艳丽如春日红花,形容女子的美丽。
-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表达了女子对情人早早从军的怨恨和无奈。
- “鸣弦惭夜月”:夜晚弹琴,月色也感到羞愧,形容女子的才情。
- “绀黛羞春风”:青黛色的妆容在春风中显得羞涩,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修辞手法:
- 比喻:“明志逸秋霜”和“玉颜艳春红”通过比喻强化了女子的形象。
- 拟人:“鸣弦惭夜月”和“绀黛羞春风”通过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褭褭临窗竹”与“蔼蔼垂门桐”,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女子的形象和情感,表达了她在情人远行从军后的思念与怨恨,展现了南北朝时期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意象分析:
- 褭褭临窗竹:象征静谧与坚韧。
- 蔼蔼垂门桐:象征茂盛与低沉。
- 灼灼青轩女:象征美丽与光彩。
- 泠泠高台中:象征孤寂与清冷。
- 明志逸秋霜:象征高洁与超越。
- 玉颜艳春红:象征美丽与生机。
- 鸣弦惭夜月:象征才情与羞愧。
- 绀黛羞春风:象征妆容与羞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褭褭临窗竹”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竹子轻轻摇曳 B. 竹子茂密低垂 C. 竹子清冷孤寂 答案:A
-
“明志逸秋霜”中的“逸”字是什么意思? A. 超越 B. 隐藏 C. 平静 答案:A
-
诗中“恨君早从戎”表达了女子的什么情感? A. 思念 B. 怨恨 C. 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南北朝时期其他诗人的作品,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王昌龄的《出塞》进行对比,展示不同朝代对从军主题的不同处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南北朝诗选》、《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