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

时间: 2025-01-19 16:42:41

明月何皎皎。

垂櫎照罗茵。

若共相思夜。

知同忧怨晨。

芳华岂矜貌。

霜露不怜人。

君非青云逝。

飘迹事咸秦。

妾持一生泪。

经秋复度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月何皎皎。垂櫎照罗茵。若共相思夜。知同忧怨晨。芳华岂矜貌。霜露不怜人。君非青云逝。飘迹事咸秦。妾持一生泪。经秋复度春。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光是多么皎洁。从窗格垂下照在华美的床褥上。如果在这夜晚共同相思。知道在清晨同样忧怨。美好的年华岂能只靠外貌自傲。霜露无情,不怜惜人。你并非如青云般逝去。飘泊的踪迹在秦地。我持着一生的泪水。经历秋天又度过春天。

注释:

  • 明月何皎皎:形容月光非常明亮。
  • 垂櫎照罗茵:垂櫎,指窗格;罗茵,华美的床褥。
  • 若共相思夜:如果在这夜晚共同相思。
  • 知同忧怨晨:知道在清晨同样忧怨。
  • 芳华岂矜貌:芳华,美好的年华;矜貌,自傲于外貌。
  • 霜露不怜人:霜露无情,不怜惜人。
  • 君非青云逝:你并非如青云般逝去。
  • 飘迹事咸秦:飘泊的踪迹在秦地。
  • 妾持一生泪:我持着一生的泪水。
  • 经秋复度春:经历秋天又度过春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令晖,南北朝时期的女性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诗风著称。此诗可能是代笔之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忧怨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看到明亮的月光,触景生情,思念远方的亲人,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相思和忧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明月为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明月何皎皎”一句,既描绘了月光的明亮,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明亮和纯洁。“垂櫎照罗茵”则进一步以具象的画面,加深了夜晚的静谧和诗人的孤独。后文通过对“芳华”和“霜露”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年华的珍惜和对无情岁月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相思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月何皎皎”:开篇即以明亮的月光引出诗人的情感。
  • “垂櫎照罗茵”:通过具体的景象,加深了夜晚的静谧和诗人的孤独。
  • “若共相思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 “知同忧怨晨”:预示了清晨的忧怨,加深了情感的深度。
  • “芳华岂矜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年华的珍惜。
  • “霜露不怜人”:抒发了对无情岁月的感慨。
  • “君非青云逝”:表达了对亲人离去的无奈。
  • “飘迹事咸秦”:描绘了亲人的飘泊生活。
  • “妾持一生泪”:表达了诗人持久的悲伤。
  • “经秋复度春”:总结了诗人经历的岁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月何皎皎”中的“皎皎”比喻月光的明亮。
  • 拟人:如“霜露不怜人”中的“不怜人”赋予霜露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若共相思夜,知同忧怨晨”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忧怨之情。通过明亮的月光、静谧的夜晚、美好的年华和无情的岁月等意象,诗人抒发了内心的孤独、思念和感慨。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着明亮和纯洁,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明亮和纯洁。
  • 垂櫎照罗茵:具象的画面,加深了夜晚的静谧和诗人的孤独。
  • 芳华:美好的年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霜露:无情的岁月,抒发了对无情岁月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明月何皎皎”一句,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夜晚的静谧 B. 月光的明亮 C. 诗人的孤独 D. 亲人的离去
  2. “芳华岂矜貌”一句中,“芳华”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年华 B. 自傲的外貌 C. 无情的岁月 D. 明亮的月光
  3. “妾持一生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怨 C. 孤独 D. 思念

答案: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是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思念之情。
  • 《月下独酌》李白:通过月夜的独酌表达孤独和思念。

诗词对比:

  • 《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与《静夜思》:两者都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思念之情,但《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和深情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南北朝诗选》
  • 《鲍令晖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