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巡幸歌 其一》

时间: 2024-12-31 07:50:25

神武驱兵日,南征气赫然。

射蛟江水上,立马石城边。

羽檄飞三楚,霓旌拂九天。

功成凯歌夜,月色送楼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神武驱兵日,南征气赫然。
射蛟江水上,立马石城边。
羽檄飞三楚,霓旌拂九天。
功成凯歌夜,月色送楼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明的皇帝带领军队出征的壮观场面。它的意境是:神勇的将领在阳光下驱动着军队,南征的气势赫然显现。战士们在江水上射击蛟龙,骑马立于石城之旁。军令像羽毛一样飞往三楚,彩旗在九天之上迎风飘拂。功成之后,凯旋的歌声在夜空中响起,明月照耀着归来的船只。

注释:

  • 神武:表示勇猛和神圣的武将。
  • 南征:向南方出征,通常指征战的行为。
  • :传说中的水神,常用来比喻敌人。
  • 羽檄:古代用以传递军令的竹简,表明军令迅速而广泛地传播。
  • 三楚:指楚国的三个地方,象征着广阔的征途。
  • 霓旌:彩色的军旗,象征荣耀和胜利。
  • 凯歌:胜利后高唱的歌曲,用以庆祝功成。
  • 楼船:指的是带有舱楼的船只,通常用于战斗或远行。

典故解析:

  • 南征:古代帝王出征南方的典型行为,象征着对南方的征服与统一。
  • 蛟龙:在古代中国文化中,蛟龙常被视为水中的妖邪,征战蛟龙意喻战胜敌人。
  • 九天:古代认为天有九重,象征着极高的境界和威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约1523年—1590年),字子升,号南山,明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武皇巡幸歌》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争频繁之时。诗人借描绘皇帝出征的壮丽场面,表达对国家强盛、民族团结、英雄气概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武皇巡幸歌 其一》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古诗,展现了明代皇帝出征的壮丽场面。诗中描绘了神武的将军、气势磅礴的南征以及凯旋归来的欢庆场景,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开篇“神武驱兵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出皇帝的威严与军队的勇猛,紧接着“南征气赫然”,更加强调了出征的气势。随后,诗人通过“射蛟江水上,立马石城边”勾勒出了一幅战斗场景,展现出勇士们的英勇与豪情。中间部分“羽檄飞三楚,霓旌拂九天”则展现了战时的紧张气氛和军令的迅速传播,表现了军队的高效和团结。最后两句“功成凯歌夜,月色送楼船”则描绘了胜利后的欢庆场面,象征着团结和希望。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具有鲜明的历史感,还通过生动的描绘传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英雄的崇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神武驱兵日:神勇的将领在阳光下驱动着军队,展现出威武的气势。
  2. 南征气赫然:南方出征的气氛显得十分壮丽。
  3. 射蛟江水上:在江水上奋勇射击蛟龙,象征着与敌人斗争。
  4. 立马石城边:骑马驻立于石城旁,展现出战士的英勇与坚定。
  5. 羽檄飞三楚:军令像羽毛一样迅速传播到三楚地区。
  6. 霓旌拂九天:色彩斑斓的军旗迎风飞舞,高高飘扬在天空之上。
  7. 功成凯歌夜:征战成功后,夜晚响起凯旋的歌声。
  8. 月色送楼船: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归来的船只,传达出归来的喜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羽檄”比喻迅速的军令。
  • 夸张:如“气赫然”形容出征的气势。
  • 对仗:如“月色送楼船”与前面的“功成凯歌夜”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国家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以及对胜利的渴望,传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团结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武:象征勇猛和威严的将领。
  • :代表敌人或险恶的事物。
  • 羽檄:象征迅速传递的军令和指挥。
  • 霓旌:象征胜利和荣耀的军旗。
  • 月色:象征平和与归来后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蛟”象征什么? A. 友好相助的伙伴
    B. 敌人或妖邪
    C. 自然的美景

  2. “功成凯歌夜”中的“凯歌”指什么?
    A. 战斗中的号角
    B. 胜利后的歌曲
    C. 旅行中的吟唱

  3. 下列哪句表现了军队的迅速行动?
    A. 神武驱兵日
    B. 羽檄飞三楚
    C. 月色送楼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 王昌龄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题临安邸》 林升

诗词对比:

  1.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疆征战的场景,但侧重于孤独与感伤。
  2. 李白《早发白帝城》:强调出征的豪情与自然景观的壮丽,表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