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水光林影入凭阑》
时间: 2025-01-04 08:57: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常引·水光林影入凭阑
元好问
水光林影入凭阑。花柳占春宽。
三月锦成团。为洗尽山阴暮寒。
玉峰诗老,为君吟啸,不醉有余欢。
人物后来看。画作临流幼安。
白话文翻译
水面的光影和树林的倒影映入栏杆上,花丛和柳树装点着春天,显得格外宽阔。
三月的春景如锦绣般绚丽,洗去山阴的寒意。
老诗人玉峰为你吟唱,纵使不醉也有无尽的欢愉。
后来的人们再来观赏这幅画,画作依旧生动如临水而立。
注释
- 太常引:一种词牌名。
- 水光:水面的光波,象征春日生机。
- 林影:树林的影子,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凭阑:倚靠栏杆,表达一种闲适的心情。
- 花柳:花和柳树,象征春天的生机。
- 锦成团:形容春天的景色如锦绣般美丽。
- 玉峰:诗人自称,玉峰诗老指代自己。
- 吟啸:吟唱和高歌,传达诗人的豪情。
- 临流:临近水边,形容画作的美丽生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天锡,号雪渔,元代著名诗人、词人。他以豪放、清新的风格著称,常以抒情见长,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元代,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以春景为引子,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情意,表现出对春的眷恋和对诗歌的追求。
诗歌鉴赏
《太常引·水光林影入凭阑》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开头以“水光林影”描绘出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水面与林影交相辉映,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花柳占春宽”,进一步增强了春天的气息,表现出自然的繁荣。
“三月锦成团”中的“锦”字,形象地反映了春天的色彩斑斓,诗人以锦绣来比喻春天的美丽,突显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而“为洗尽山阴暮寒”,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渴望驱散冬日的寒冷,迎接生机勃勃的春天。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玉峰诗老”为自称,表达了自己身为诗人的自豪感,吟唱时即便不醉也能享受其中的欢乐,突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最后以“人物后来看,画作临流幼安”结尾,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情景,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光林影入凭阑:水面反射的光和树林的影子映入栏杆,描绘出清新自然的景象。
- 花柳占春宽:花和柳树在春天的生长,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
- 三月锦成团:三月的景色如同绚丽的锦绣,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
- 为洗尽山阴暮寒:希望春天能驱散山阴的寒意,迎来温暖。
- 玉峰诗老,为君吟啸:诗人以自称为玉峰,表达对朋友吟唱的情意。
- 不醉有余欢:尽管不醉,但依然能感受到愉悦与欢乐。
- 人物后来看:后来的人们来这里观赏。
- 画作临流幼安:画作如同在水边,充满生动的气息,给人以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三月锦成团”,用锦绣比喻春天的美丽。
- 对仗:如“水光林影”和“花柳占春”,形成和谐的对称。
- 拟人:将春天描绘得有生机,仿佛春天也有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光:象征生命与活力,反映出春天的清新。
- 林影:代表自然的静谧与幽雅。
- 花柳:春天的象征,代表繁荣与生机。
- 玉峰:诗人自我定位,象征高洁与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太常引·水光林影入凭阑》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元好问
- C. 杜甫
-
诗中用来比喻春天美丽的词是?
- A. 金秋
- B. 锦绣
- C. 银装
-
诗中提到的“玉峰”指的是?
- A. 一座山峰
- B. 诗人的自称
- C. 一位朋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太常引》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前者侧重于水的流动与月光的映照,后者则通过光影与自然的交融来表达春天的生机。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好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