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续兰亭会补镇国大将军掾卞迪诗
作者: 张溥
兹辰暮春初,散策临泉石。
云渠引微波,浮觞薄前席。
伊人既已去,古今同一适。
眷兹修禊地,遥岑澹空碧。
白话文翻译:
此时正值暮春,漫步在泉边的石头上。
云彩在水面轻轻荡漾,酒杯在前席上漂浮。
那位伊人已然离去,古今的情景都一样。
我眷恋这修禊的地方,远处的山岚显得空灵而碧绿。
注释:
- 兹辰:此时。
- 暮春:春季的末尾。
- 散策:随意漫步。
- 临泉石:“临泉”意为靠近泉水,特指泉边的石头。
- 云渠:云彩与水面相映成趣。
- 浮觞:酒杯漂浮。
- 伊人:指心中所思念的人。
- 修禊:古代一种祭祀活动,通常在春天进行,以祈求风调雨顺。
- 遥岑:远处的山峦。
典故解析:
- 兰亭会:指的是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的聚会,象征着文人的聚会和对友谊的珍视。
- 修禊:源于古代的“禊”祭,修禊地即为举行这一活动的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溥,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以清新和抒情见长,常融入自然景物,通过对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春季,可能是在一次聚会或游玩中,作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同时又对离去的友人或恋人产生了思念之情,体现出对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以春季的景象为背景,开篇便描绘了诗人随意漫步在泉边的惬意场景,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心态。接着通过“云渠引微波,浮觞薄前席”展现了水面与酒杯的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悠闲、静谧的氛围,象征着生活的惬意与美好。然而,随着“伊人既已去”一句的出现,诗人情绪瞬间转变,流露出对逝去时光和离去者的无限惋惜。最后“眷兹修禊地,遥岑澹空碧”,恍若在触景生情之际,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愈发浓烈,景物与心境交融,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兹辰暮春初:此句开篇交代了时间背景,暗示春天的结束。
- 散策临泉石:描绘了诗人悠闲漫步的情景,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云渠引微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云朵与水面相结合,生动形象。
- 浮觞薄前席:酒杯在水面漂浮,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 伊人既已去:引入情感转折,诗人的思念和惆怅由此而生。
- 古今同一适:感叹无论古今,思念与离别之情总是相同。
- 眷兹修禊地:表达了对举办修禊活动地点的眷恋。
- 遥岑澹空碧:远处的山峦显得空灵而碧绿,增强了诗人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云渠引微波”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
- 对仗:如“伊人既已去,古今同一适”展现了对比与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天的景象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一种哲思和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 泉水:象征清净、悠然的生活状态。
- 云彩:代表自由与变化。
- 酒杯:象征欢乐、友情与庆祝。
- 伊人:代表思念之人,承载了情感的寄托。
- 山峦:象征超脱与永恒,反映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伊人”指的是? A. 朋友
B. 爱人
C. 自己
D. 亲人 -
“云渠引微波”中的“云渠”可以理解为? A. 一条河流
B. 云彩与水面的结合
C. 一座山
D. 一种植物 -
诗的最后一句“遥岑澹空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喜悦
C. 宁静与空灵
D. 无奈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张溥的《续兰亭会》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前者更注重宁静的孤独感,而后者则通过思念之情展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