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斋号》

时间: 2025-01-14 15:40:52

黄子留芳揭海东,今人心事古人同。

乾坤性分须当尽,濂洛诚明可著功。

璞玉精神凭石板,兼金颜色寄炉红。

相逢莫道无参术,都在梁公药箧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勉斋号
作者:张溥 〔明代〕

黄子留芳揭海东,
今人心事古人同。
乾坤性分须当尽,
濂洛诚明可著功。
璞玉精神凭石板,
兼金颜色寄炉红。
相逢莫道无参术,
都在梁公药箧中。

白话文翻译

黄子(黄庭坚)留下的芳名传遍了海东,
如今人们的心事与古人是一样的。
天地之间的性分必须彻底理解,
濂洛(濂溪与洛阳)确实光明明亮,可以立下功业。
璞玉的精神寄托在石板上,
金色的光辉寄托在炉火的红色中。
相遇时不要说没有参悟的技巧,
这一切都在梁公(梁鸿)的药箱之中。

注释

  • 黄子:指黄庭坚,宋代著名书法家、诗人。
  • 海东:指东海一带,这里引申为辽阔的地方。
  • 乾坤:指天地,象征自然与人生的法则。
  • 濂洛:指濂溪与洛阳,濂溪指的是王阳明,洛阳则引申为文化的发源地。
  • 璞玉:未雕琢的玉石,象征未被开发的潜力。
  • 梁公:指梁鸿,东汉的隐士,著书立说,主张清白之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溥,明代诗人,字子干,号勉斋,生于明中期。他的诗风典雅,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多受儒家思想影响,常以古人为鉴,探讨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并存的时期。诗中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同时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人生意义和理想追求的思考。

诗歌鉴赏

《勉斋号》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中,张溥以黄庭坚的芳名开篇,引出古人与今人的心事相通,表现了时代变迁中人类共同的情感与思考。接着,诗人提到“乾坤性分须当尽”,强调了对自然法则与人性理解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探求真理的渴望。

“濂洛诚明可著功”一句,既是对古代哲人的赞美,也是对现代人的激励,鼓励当代人要以古人为榜样,追求智慧与成就。而后两句“璞玉精神凭石板,兼金颜色寄炉红”,运用比喻,形象地表达出内在潜能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则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智慧与技艺并非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心深处的领悟与实践。整首诗在古典的形式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既有对古人的追思,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出张溥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子留芳揭海东:以黄庭坚的名声作为开篇,暗喻文化的广泛传播。
  • 今人心事古人同:表明人类的情感与思想在时间上是相通的。
  • 乾坤性分须当尽:强调对天地人关系的深入理解。
  • 濂洛诚明可著功:赞美古人的智慧,同时激励今人努力追求成就。
  • 璞玉精神凭石板:比喻内在的潜力需要合适的平台来展示。
  • 兼金颜色寄炉红:象征外在的表现与内在的精神相结合。
  • 相逢莫道无参术:告诫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充满学习与启发。
  • 都在梁公药箧中:强调真正的智慧与技艺都可以在古人的传承中找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璞玉精神”形象生动地比喻未开发的潜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象征:如“药箧”象征智慧与知识的积累。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探讨古今智慧的传承与内在潜能的开发,强调了对历史哲思的尊重与学习的重要性,传达了对人类共同情感与理想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子:象征古代文化的传承与智慧。
  • 璞玉:代表人的内在潜力与未被开发的价值。
  • 药箧:象征知识与智慧的储藏。

这些意象在文化上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智慧、潜力与人性理解的深邃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子留芳揭海东”中的“黄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黄庭坚
    B. 张溥
    C. 梁鸿

  2. 诗中提到“濂洛”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朱熹与王阳明
    B. 王阳明与黄庭坚
    C. 濂溪与洛阳

  3. “相逢莫道无参术”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不要说遇到的事情毫无意义
    B. 不要说没有学习的机会
    C. 不要说没有人能教你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秋夕》 - 杜牧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溥的《勉斋号》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均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但张溥更侧重于内在潜能的挖掘与古人智慧的传承,而李白则更关注于人生的豪情与畅快。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前者内敛,后者奔放,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词鉴赏》
  • 《明清诗人研究》
  • 《中国诗歌史》

这些书目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