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国遥 三首 其一 儗花间
作者: 詹安泰 〔近代〕
秋欲晚,高树冷云山半断。
头白荻蘋江畔,片帆归缓缓。
惆怅玉关人远,问花低雪面。
万一月圆相见,看伊量带眼。
白话文翻译:
秋天渐深,树木高耸,冷云将山分隔一半。
白发苍苍的我在江边,荻草随风摇曳,缓缓归来的帆船。
心中惆怅,远方的亲人不在身边,轻声问花,沾染了雪的面颊。
若是月圆之夜相遇,不知她的眼中是否会流露思念之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欲晚:将要晚,指秋天逐渐进入深秋时节。
- 高树冷云:高大的树木与冷峻的云层,表现出秋天的萧瑟和冷清。
- 头白:指年老,白发苍苍。
- 荻蘋:指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 惆怅:忧伤、失落的心情。
- 玉关:指古代边关,象征着离别和思乡。
- 雪面:花上沾着雪,暗示寒冷和孤独。
- 月圆:象征团圆与思念。
典故解析:
“玉关”典出《长恨歌》中的“汉皇重色思倾国”,以关隘象征离别的痛苦。诗中提到“月圆”,常用来表达思念和团圆的美好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詹安泰,近代诗人,熟练掌握古文与诗词,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以秋冬景象和思乡之情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身处异乡之际,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萧瑟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头的“秋欲晚”描绘了秋季即将结束的景象,给人一种渐入深秋的感受。高大的树木与冷云的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仿佛在预示着诗人心境的沉重。
接下来的“头白荻蘋江畔”,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的年老与孤独。江边的荻草在风中摇曳,暗示着孤独的心情。片帆归缓缓,则象征着归乡的渴望与无奈,诗人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却又无从把握。
“惆怅玉关人远,问花低雪面”一句,进一步深化了思乡情怀。诗人虽身处江边,却常常思念远方的亲人,问花似乎是对逝去时光的追问。当白雪覆盖花瓣,隐喻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一句“万一月圆相见,看伊量带眼”,以月圆象征团圆,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渴望与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亲情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欲晚,高树冷云山半断。
- 诗人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傍晚景象,透过高大的树木与冷峻的云层,传达出一种孤寂和萧瑟的感觉。
-
头白荻蘋江畔,片帆归缓缓。
- 诗人自述年老,白发苍苍,站在江边,荻草摇曳,暗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归家的心情。
-
惆怅玉关人远,问花低雪面。
- 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愈加深重,向花儿诉说自己的惆怅,雪面则暗指岁月的寒冷和凋零。
-
万一月圆相见,看伊量带眼。
- 诗人希望能够在月圆之夜与亲人相聚,期待着彼此眼中流露出的情感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秋欲晚”形容时光的流逝。
- 拟人:将花与雪结合,表现情感的细腻。
- 对仗:如“头白荻蘋”与“片帆归缓缓”,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乡与孤独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变化与凋零,暗示人生的无常。
- 高树:表现出孤独和高远的理想。
- 荻蘋:水边植物,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 月圆:象征团聚与美好的期盼。
- 雪面:象征寒冷、孤独和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思乡与孤独
- B. 春天的生机
- C. 战争的悲壮
- D. 自然的美丽
-
“头白荻蘋江畔”中“头白”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
- B. 白发苍苍
- C. 面容苍白
- D. 头发凌乱
-
诗中提到的“月圆”象征什么?
- A. 哀愁
- B. 希望与团聚
- C. 分离
- D. 失败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涉及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但其情感更为直接与强烈。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是在思念中渗透了对家庭与国事的忧虑,情感层次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