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遥 其二 儗花间》

时间: 2025-01-06 13:13:50

秋欲晚,小阁单衾眠未惯。

红瘦麝煤香篆,晓屏山四面。

露重落桐风乱,髻鬟慵不绾。

唳雁画桥东畔,别情偷泪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国遥 其二 儗花间
作者:詹安泰 〔近代〕

秋欲晚,小阁单衾眠未惯。
红瘦麝煤香篆,晓屏山四面。
露重落桐风乱,髻鬟慵不绾。
唳雁画桥东畔,别情偷泪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即将结束的时节,诗人躺在小阁楼里,单薄的被褥还不习惯这样的寒冷。他感受到红色的瘦弱花朵和香气弥漫的环境,四周的山峦在晨光中显得朦胧。清晨的露水沉重,桐树的风声搅动了宁静的氛围,而他那懒散的发髻也没有整理。远处,雁声哀鸣,飞过画桥的东边,诗人因此产生了别离的愁绪,忍不住流泪。

注释:

  • 单衾:单薄的被子。
  • 麝煤香篆:指香篆的香味,麝煤是一种香料。
  • 晓屏:早晨的屏障,指晨雾或晨光。
  • 髻鬟:指发髻,鬟发。
  • 唳雁:指雁的叫声。

典故解析:

“唳雁”常用来形容离别之情,雁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着思乡和分离。诗中提到的“画桥”可能隐喻某种美好的回忆或过往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詹安泰,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独到描绘而知名。他的作品通常富有情感深度,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回国时,面对着熟悉又陌生的环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归国遥 其二 儗花间”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秋欲晚,小阁单衾眠未惯”,描绘出一种寒冷的气氛,鲜明地体现了秋天的萧瑟。诗人以“单衾”表达了对温暖的渴望,同时也隐喻着一种孤独感。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红瘦麝煤香篆”和“晓屏山四面”,营造出一种清晨的宁静而又略显惆怅的氛围,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但内心的孤寂却无法被掩盖。尤其是“露重落桐风乱”,不仅描写了秋日的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心中难以平静的情绪。

最后的“唳雁画桥东畔,别情偷泪弹”,通过雁鸣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思乡和别离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尽的愁苦。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欲晚”:暗示着季节的变迁,秋天即将结束,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受。
    • “小阁单衾眠未惯”:表明诗人独自在小阁楼里,单薄的被褥让他感到寒冷与不适。
    • “红瘦麝煤香篆”:描绘了秋天花朵的凋零与香气,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 “露重落桐风乱”:通过自然景象表现诗人内心的纷乱与不安。
    • “髻鬟慵不绾”:表现出一种懒散和无所事事的状态,暗示内心的迷惘。
    • “唳雁画桥东畔”:借雁的叫声引发对离别的感慨,感情愈加浓烈。
    • “别情偷泪弹”: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哀伤。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拟人手法,如“唳雁”让雁的叫声赋予了情感,形成了与诗人内心情感的共鸣。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主题围绕着思乡、孤独和对自然的感悟,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 秋天: 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时间的流逝。
  • 小阁: 代表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孤独感。
  • 露水: 传达出秋晨的清新,但也暗示着寒冷与忧伤。
  • 雁声: 典型的离别象征,激发出诗人内心的思乡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单衾”指的是: A. 双人被
    B. 单薄的被子
    C. 毛毯
    D. 蓬松的羽绒被

  2. “唳雁”在诗中象征着: A. 快乐
    B. 思乡与别离
    C. 战争
    D. 丰收

  3.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骆宾王的《咏鹅》: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

诗词对比:
比较詹安泰与李商隐的作品,如《无题》,两者均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内心情感,但詹安泰更注重秋天的忧伤,而李商隐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缠绵与复杂。

参考资料:

  • 《近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现代诗歌解析》
  • 相关的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