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贞素先生》
时间: 2025-01-19 18:17: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王贞素先生 徐铉 〔唐代〕
先生尝已佩真形,绀发朱颜骨气清。 道秘未传鸿宝术,院深时听步虚声。 辽东几度悲城郭,吴市终应变姓名。 三十六天皆有籍,他年何处问归程。
白话文翻译:
先生您已经佩戴了真正的形象,青黑色的头发、红润的面容,骨骼气度清朗。 您掌握的道术秘法尚未传授,只在深院中偶尔听到您步虚的声音。 辽东的城郭经历了多次悲伤,而您在吴市最终改变了姓名。 三十六重天都有您的名册,未来的某一天,您将在何处询问归程呢?
注释:
- 真形:道教术语,指修炼得道的真身。
- 绀发:青黑色的头发。
- 朱颜:红润的面容。
- 鸿宝术:指高深的道术。
- 步虚声:道教中指修炼者在修炼时发出的声音,象征修炼的境界。
- 辽东:地名,这里指战乱频繁的地方。
- 吴市:地名,指隐居的地方。
- 三十六天:道教中指天界的三十六重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这首诗是赠给一位名叫王贞素的道士,表达了对王贞素道行高深的敬仰和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徐铉与王贞素交往的过程中创作的,徐铉对王贞素的道行和隐居生活表示敬佩,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道教修炼的向往和对未来归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王贞素道士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道教修炼境界。诗中“绀发朱颜骨气清”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王贞素的外貌特征,同时也暗示了他的道行高深。后文通过对道术秘法的提及和对隐居生活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未来归宿的深沉思考,体现了诗人对道教修炼终极目标的向往和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生尝已佩真形”:先生您已经佩戴了真正的形象,指王贞素已经修炼得道。
- “绀发朱颜骨气清”:青黑色的头发、红润的面容,骨骼气度清朗,形象地描绘了王贞素的外貌特征。
- “道秘未传鸿宝术”:您掌握的道术秘法尚未传授,暗示王贞素的道行高深。
- “院深时听步虚声”:只在深院中偶尔听到您步虚的声音,象征修炼的境界。
- “辽东几度悲城郭”:辽东的城郭经历了多次悲伤,指战乱频繁的地方。
- “吴市终应变姓名”:而您在吴市最终改变了姓名,指隐居生活。
- “三十六天皆有籍”:三十六重天都有您的名册,指王贞素在道教中的地位。
- “他年何处问归程”:未来的某一天,您将在何处询问归程呢?表达了对未来归宿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绀发朱颜”比喻王贞素的外貌特征。
- 拟人:“院深时听步虚声”拟人化地描述了修炼的境界。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绀发朱颜”与“骨气清”。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王贞素道士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道教修炼境界,表达了对道教修炼的向往和对未来归宿的深沉思考。
意象分析:
- 绀发朱颜:形象地描绘了王贞素的外貌特征,同时也暗示了他的道行高深。
- 步虚声:象征修炼的境界,体现了道教修炼的超脱尘世。
- 三十六天:指天界的三十六重天,象征道教修炼的终极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绀发朱颜”指的是什么? A. 王贞素的外貌特征 B. 王贞素的道行 C. 王贞素的修炼方法 D. 王贞素的隐居地 答案:A
-
“步虚声”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修炼的境界 B. 战乱的地方 C. 隐居的生活 D. 道教的秘法 答案:A
-
诗的最后一句“他年何处问归程”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归宿的思考 B. 对道教修炼的向往 C. 对王贞素的敬佩 D. 对战乱的悲伤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表达了对道教修炼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王维《终南别业》: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心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徐铉的《赠王贞素先生》都表达了对道教修炼的向往,但李白更注重自然美景的描绘,而徐铉更注重对道士形象的描绘和对未来归宿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徐铉的诗歌风格。
- 《中国道教文化》:详细介绍了道教的历史、文化和修炼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道教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