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从叔》

时间: 2025-01-01 14:30:14

三族不当路,长年犹布衣。

苦吟天与性,直道世将非。

雁夜愁痴坐,渔乡老忆归。

为儒皆可立,自是拙时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从叔
杜荀鹤 〔唐代〕
三族不当路,长年犹布衣。
苦吟天与性,直道世将非。
雁夜愁痴坐,渔乡老忆归。
为儒皆可立,自是拙时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的家族与我选择的道路格格不入,年复一年我仍然像个普通的布衣般生活。虽然我努力吟诵诗歌来表达我的性情,但这世道却常常与我的理想相悖。夜晚的雁群让我忧愁得痴痴坐着,渔乡的老人总是想念归家。为了成为一个儒者,我本可以立足于世,但这却是因为我时运不济,机会不佳。

注释:

  • 三族:指的是家族的三个支系,表示与家族的关系疏远。
  • 布衣:指普通百姓,强调作者的贫困与无奈。
  • 苦吟:苦苦地吟诵,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坚持。
  • 直道:指正道,意为追求真理与理想。
  • 雁夜:指夜晚的雁,象征孤独与思乡之情。
  • 渔乡:指渔民的乡村,表现出对故乡的怀念。
  • :指儒家士人,强调作者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荀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绘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社会动荡,士人多有失落之感。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的困境与理想,表达出对社会不公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歌鉴赏:

《寄从叔》是一首充满了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在其中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对理想追求的坚定。开篇即以“三族不当路”点出自己与家族的疏离,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苦吟天与性”的自我反省,揭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执着。尽管社会的现实与个人的追求相悖,诗人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

夜晚的雁群象征着孤独与思乡之情,渔乡的老者则唤起了对故土的眷恋,展示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最后一句“为儒皆可立,自是拙时机”,道出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与惋惜,也反映出对命运的感慨。这首诗虽简短,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思考,展示了杜荀鹤的才华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族不当路”:表达诗人与家族关系的疏远,暗示其生活的孤独。
  • “长年犹布衣”:反映出诗人长期贫困的生活状态。
  • “苦吟天与性”:表现出诗人对自身性情与命运的反思。
  • “直道世将非”:强调追求真理与理想的艰难。
  • “雁夜愁痴坐”:用雁象征孤独,表达思乡之情。
  • “渔乡老忆归”: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 “为儒皆可立”:表达诗人立志成为儒者的理想。
  • “自是拙时机”:感叹命运与时运的不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雁夜”与“渔乡”,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用“雁”象征孤独与思乡,引发读者共鸣。
  • 拟人:夜晚的雁群让人愁思,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思乡,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 渔乡:代表着温暖的故乡与归属感。
  • 布衣:代表贫困而朴素的生活状态,体现出诗人的无奈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族不当路”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家庭的富裕
    b) 家族关系的疏远
    c) 诗人的成就

  2. “苦吟天与性”中的“天”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环境
    b) 诗人的命运与性情
    c)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3. 诗的最后一句“自是拙时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命运的不满
    c)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与杜荀鹤的《寄从叔》都表达了对国家与个人理想的失落感,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国家动荡的悲痛,而杜荀鹤则更关注个人的孤独与思乡。这两首诗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情感基调,提供了深入思考的视角。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
  • 《杜荀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