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饮汝学宅次韵》

时间: 2025-01-06 13:59:38

对月衔杯莫问天,人间谁是谪来仙。

三千界里应同大,十二回中此最圆。

天柱峰高秋雨暝,广寒宫远暮云连。

追欢不尽东楼兴,犹有清光入闰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饮汝学宅次韵 李东阳 〔明代〕 对月衔杯莫问天,人间谁是谪来仙。 三千界里应同大,十二回中此最圆。 天柱峰高秋雨暝,广寒宫远暮云连。 追欢不尽东楼兴,犹有清光入闰年。

白话文翻译:

面对明月举杯畅饮,不必问天上的事情,人世间谁能是贬谪下凡的仙人?在三千世界中,月亮应该都是一样的大,但在十二次月圆中,这次是最圆的。天柱峰高耸,秋雨使得天色昏暗,广寒宫遥远,暮云与之相连。在东楼追寻欢乐,兴致未尽,仍有清光进入闰年。

注释:

  • 衔杯:举杯饮酒。
  • 谪来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
  • 三千界:佛教用语,指宇宙中的所有世界。
  • 十二回:指一年中的十二个月。
  • 天柱峰:神话中的山峰,象征高耸。
  • 广寒宫:传说中月亮上的宫殿。
  • 闰年:指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

诗词背景: 李东阳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在中秋节与友人共饮时所作,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对人间欢乐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夜饮为背景,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间欢乐的追求。诗中“对月衔杯莫问天”一句,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态,不问世事,只享受当下的欢乐。“三千界里应同大,十二回中此最圆”则进一步以月亮为媒介,抒发了对圆满和完美的向往。后两句通过对天柱峰和广寒宫的描绘,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远方的憧憬。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中秋佳节诗作。

诗词解析:

  • 首句“对月衔杯莫问天”,表达了诗人不问世事,只享受与友人共饮的欢乐。
  • 第二句“人间谁是谪来仙”,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问题,引发读者对人生和仙境的思考。
  • 第三句“三千界里应同大”,用佛教的三千世界来比喻月亮的普遍性和伟大。
  • 第四句“十二回中此最圆”,强调了中秋月亮的特殊性和圆满。
  • 第五句“天柱峰高秋雨暝”,描绘了秋雨中的天柱峰,增添了诗的意境。
  • 第六句“广寒宫远暮云连”,通过对广寒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
  • 第七句“追欢不尽东楼兴”,表达了诗人对欢乐时光的珍惜。
  • 第八句“犹有清光入闰年”,以清光入闰年作结,寓意着美好的时光将延续到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三千界里应同大”,将月亮比作三千世界中的普遍存在。
  • 拟人:如“对月衔杯莫问天”,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是与诗人共饮的朋友。
  • 对仗:如“三千界里应同大,十二回中此最圆”,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中秋夜饮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圆满和完美的向往,以及对人间欢乐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月亮:作为诗中的主要意象,象征着圆满和完美。
  • 天柱峰:象征高耸和神秘。
  • 广寒宫:象征遥远和仙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对月衔杯莫问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忧国忧民 B. 享受当下 C. 追问天命 D. 逃避现实

  2. “三千界里应同大”中的“三千界”指的是什么? A. 佛教中的宇宙世界 B. 中国的三千个地区 C. 月亮的三千个面 D. 诗人的三千个梦想

  3. 诗中提到的“广寒宫”是哪里? A. 人间的一座宫殿 B. 月亮上的宫殿 C. 天上的宫殿 D. 诗人的家乡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是中秋题材,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对亲人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虽然不是中秋题材,但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东阳的《中秋饮汝学宅次韵》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都以中秋为背景,但李诗更注重对月亮的描绘和对人间欢乐的追求,而苏轼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众多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中秋诗词选》:收录了多首中秋题材的诗词,可以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