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06 05:33: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细雨清风一夕凉,
闷怀到此偶开张。
吟眸极处知天远,
逝水声中惜鬓霜。
波浩荡,雾迷茫,
青山隐隐漫相望。
芳洲果有芙蓉未?
忽欲乘舟赋涉江。
白话文翻译
细雨和清风使得这个晚上显得凉爽,
在这样的氛围中,我的心情偶然间得以舒展。
望向远方,眼中似乎能感受到天的遥远,
在潺潺流水声中,我不禁感叹满头白发。
波涛汹涌,雾气弥漫,
青山隐约在远处若隐若现。
那芳草洲上是否还有盛开的芙蓉花?
我忽然想乘舟去赋诗于江上。
注释
- 细雨:细小的雨滴,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 清风:凉爽的风,带来一种舒适的气息。
- 闷怀:压抑的心情。
- 吟眸:吟唱时用眼睛观察的状态。
- 逝水声:流动水的声音,象征时间的流逝。
- 鬓霜:形容头发的白色,象征衰老。
- 波浩荡:波浪汹涌。
- 雾迷茫:雾气弥漫,视野模糊。
- 芳洲:芳草繁茂的洲滩。
- 芙蓉:荷花,象征美好与纯洁。
- 赋涉江:作诗时乘船游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淑萍是当代著名女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她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鹧鸪天》在一个细雨纷飞的傍晚创作,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过细雨和清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凉爽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得以舒展,展现了大自然对人的影响。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通过“吟眸极处知天远”表达了对未知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逝水声中惜鬓霜”一句,既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又通过“鬓霜”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感伤。
接着,诗人描绘了波涛汹涌和迷雾弥漫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模糊和不确定感,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变幻。最后,诗人用“芳洲果有芙蓉未”来引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探索欲。整首诗以“忽欲乘舟赋涉江”结束,表达了诗人渴望逃离现实、寻找灵感与自由的愿望,形成了一个鲜明的情感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雨清风一夕凉:描写细雨与清风交织的夜晚,营造出凉爽的氛围。
- 闷怀到此偶开张: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压抑心情得以稍微舒展。
- 吟眸极处知天远:诗人向远方凝视,感受到天的遥远,暗示对未来的思考。
- 逝水声中惜鬓霜:流水声引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了对衰老的惋惜。
- 波浩荡,雾迷茫:描绘波涛与迷雾,象征人生的变幻无常。
- 青山隐隐漫相望:青山若隐若现,表现出一种遥远和神秘的感觉。
- 芳洲果有芙蓉未?:提问,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 忽欲乘舟赋涉江:表达诗人渴望远行、创作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鬓霜”比喻衰老。
- 拟人:流水声似乎有情感,引发诗人的思考。
- 对仗:如“波浩荡,雾迷茫”,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现了人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雨:象征柔和和细腻的情感。
- 清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逝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青山:象征远方的理想和追求。
- 芙蓉:象征美好、纯洁、向往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写的天气状况是?
A. 晴天
B. 阴天
C. 下雨
D. 风雪 -
诗人对“鬓霜”的感慨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对年轻的怀念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未来的期待 -
“芳洲果有芙蓉未?”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自然美景
B. 人生哲理
C. 爱情
D. 友情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蔡淑萍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生命的感慨,但蔡淑萍更加强调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思念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现代诗词解析与鉴赏》
- 《蔡淑萍诗词选》
这些参考资料将帮助进一步理解诗词的背景、风格及其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