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陈含光先生为作《忍寒庐图》并题句,有“蛰龙三冬卧”之语,辄用元遗山韵赋谢》

时间: 2025-01-04 12:36:06

弹指韶光又向残。

不堪长是夜漫漫。

蛰龙且许三冬卧,老鹤谁教万里看。

知境幻,喜心安。

愁来须放酒杯宽。

殷勤为报陈居士,办与乔柯共耐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龙榆生

弹指韶光又向残。
不堪长是夜漫漫。
蛰龙且许三冬卧,
老鹤谁教万里看。
知境幻,喜心安。
愁来须放酒杯宽。
殷勤为报陈居士,
办与乔柯共耐寒。

白话文翻译:

光阴匆匆,转眼又要到尽头。
漫长的夜,让人无法忍受。
让沉睡的龙在寒冬中安睡,
又有谁能教导老鹤去万里远望?
知道世事如梦,心中感到安宁。
愁苦来临时就应放开酒杯,
热情地回报陈居士的关怀,
为他和乔柯一起抵御寒冷。

注释:

字词注释:

  • 韶光:美好的时光。
  • 蛰龙:沉睡的龙,象征潜在的力量。
  • 老鹤:年老的仙鹤,象征长寿和远见。
  • 知境幻:意识到世界的虚幻。
  • 酒杯宽:放下酒杯,心中放宽。

典故解析:

  • 蛰龙:引自《庄子》中的比喻,象征着潜藏的力量与智慧。
  • 老鹤:象征着长者的智慧与经验,常在古诗中出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榆生,近代诗人,生于20世纪,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悟与情感的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季,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冬季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弹指韶光又向残”和“不堪长是夜漫漫”,便直白地体现了诗人对时光的惋惜与夜晚的无奈,呈现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敏感。

接下来的“蛰龙且许三冬卧,老鹤谁教万里看”,则通过“蛰龙”和“老鹤”这两个形象,展现了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沉睡和等待也许是更好的选择。诗人并没有选择积极的行动,而是更倾向于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知境幻,喜心安”一句,诗人意识到世事如梦,心中却因此感到安宁。这种哲思让整首词充满了一种超脱的智慧,而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和对寒冷的共同承受。

整首词在情感的起伏中,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弹指韶光又向残:瞬息万变的光阴已到尽头,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 不堪长是夜漫漫:漫长的夜让人难以忍受,反映了内心的孤寂。
  3. 蛰龙且许三冬卧:让沉睡的龙在寒冬中安静地休息,暗示暂时的沉寂与等待。
  4. 老鹤谁教万里看:老鹤远望,表达了对远大理想的渴望,但又显得无力。
  5. 知境幻,喜心安:意识到世事如梦,心中感到安宁,体现了超脱的智慧。
  6. 愁来须放酒杯宽:在愁苦来临时,放下酒杯以宽心。
  7. 殷勤为报陈居士:感激陈居士的关照,表现了对朋友的珍视。
  8. 办与乔柯共耐寒:与好友一起抵御寒冷,温暖心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蛰龙”,象征潜藏的力量。
  • 拟人:如“老鹤谁教”,赋予了自然界的生物以人类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词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蛰龙:象征潜在的力量与智慧,暗示在逆境中的沉静。
  • 老鹤:代表长寿、智慧,体现时代的沉淀与人生的阅历。
  • 酒杯:象征情感的宣泄与人际关系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蛰龙”象征什么? A. 潜在的力量
    B. 行动的勇气
    C. 生命的短暂
    答案: A

  2.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A. 酒杯
    B. 夜晚
    C. 老鹤
    答案: B

  3. “知境幻,喜心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焦虑
    B. 超脱
    C. 绝望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龙榆生的《鹧鸪天》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均探讨了时光与人生的哲理,但龙榆生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对友情的珍视,而苏轼则充满了豪情与对人生的积极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中的人生哲学》
  • 《龙榆生诗词集》